本期關注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干革命、抓建設、搞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綜觀我們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乃至一切實踐,不難發現,所有這一切都只有一個價值指向:為了人民。人民是最高價值主體,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
赤誠為民。就是要堅持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永葆初心,就要每日三省吾身,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的標尺放在心中量一量,堅決革除內心深處的“私”字。要及時深入了解群眾實際生活情況怎么樣,群眾訴求是什么,改革發展的部署能給群眾帶來的利益有多少,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思路、制定舉措、推進落實。
深切憂民。就是內心深處最牽掛的是人民,心貼得最緊的是人民,始終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深入基層察民情、聽民聲,確保執政實踐始終圍繞民心民意來展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強調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誠篤敬民。就是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向群眾請教,把人民當作社會實踐的主體、推動歷史前進的主力、書寫歷史的主人來敬重,當作真正的英雄來學習,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回望歷史,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面向未來,要創造新時代的更大奇跡,更離不開人民的歷史主體作用的發揮。永葆初心,就要著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去舉旗定向、謀篇布局,始終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堅克難、強基固本,使一切蘊藏于人民之中的積極因素競相迸發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會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
公平惠民。就是要堅持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永葆初心,就要把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作為重要任務來推進,把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來把握,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來指導,把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作為堅決守住的底線來運籌,把人民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來謀劃,使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神州大地,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