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風范
賀龍忠誠于黨的事業。他常講,黨性不是抽象的東西,而是體現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抗戰的相持階段,因敵人嚴密封鎖,各根據地物資匱乏。中共中央要求,賀(龍)、關(向應)將整個晉西北及綏遠,南起汾離公路,北至大青山脈化為鞏固的根據地,建立西北與華北的戰略樞紐。
賀龍明白,這是中共中央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他常對部下說,晉西北是陜甘寧邊區的屏障,是黨中央與敵后各根據地聯系的樞紐,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黨中央派我們來到這里,我們就要在這里扎下根來,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要保護好黨中央。
1940年1月,賀龍派120師供給部部長范子瑜去大青山地區,通過發展生產、動員捐助、購買等方式籌措物資。當年下半年,范子瑜帶回了不少銀元。這時的黨中央機關,經費極其緊張。晉西北也面臨同樣困難。
即便如此,賀龍首先想到的是支援黨中央。他果斷決定:從自己部隊生產的有限物資中拿出三分之二連夜送到延安。范子瑜說:“好不容易弄來的這點錢還不夠晉西北急用呢!”師供給部另一位部長陳希云著急了,他說:“眼下晉西北急需用錢,送走那么多,自己怎么辦?我們部隊還沒有過冬的棉衣呢!”賀龍看了他一眼說:“你要頭,還是要身子?”
在賀龍看來,支持黨中央,支持延安,是義不容辭的任務。整個抗戰期間,由賀龍從晉綏地區向延安輸送的物資不計其數。賀龍說:“中央有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任何時候,我們不能忘記全局,不能忘記應該首先幫助中央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