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宇
(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 包頭 014010)
我校每年十多個系入學的新生都要走進大學英語的課堂,而分別來自文理科院系的學生英語水準相距甚遠,教學過程中極易造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另一部分學生“囫圇吞棗”,如此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那么以同一專業的自然班為授課單位的做法顯然不利于教學。所以我校實行分級教學,學生入學即參加分班考試并被編入A、B、C三級教學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講授不同的內容,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這無疑是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程度的進步。C班的學生功底薄弱,學習興趣低落缺乏自信心,因而創設一個積極有效的課堂學習環境尤為必要。
課堂環境是決定學習效果、影響學生認知與情感發展的重要潛在因素,是學生對課堂物理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心理氣氛的感知,介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效果之間(Fraser)。
國內外學者對課堂環境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形成多種課堂環境量表作為評價課堂環境、檢驗學生認知與情感發展的研究工具。這些量表大多是關于基礎教育階段的課堂環境研究,即使有涉及高校課堂環境的量表也并非針對大學英語課堂,因而難以直接將這些量表運用于我國大學英語課堂環境研究。
所幸的是,我國學者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及外語課堂學習的特點,研究編制了大學英語有效課堂環境構建與評價量表(任慶梅)。該量表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我國大學英語有效課堂環境構建研究”(課題批準號:12BYY05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從學習行為、人際支持、情境支持,三個維度考察和評價大學英語課堂環境構建的有效程度,研究結果認為這三個方面共同影響學習效果。維度中所包含的因子有:聯系現實,任務取向,活動參與,個性化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教師支持,師生平等,學生融洽度,多媒體運用,活動創新,課堂管理,學習興趣,自我效能和收獲評價。
本研究參考任慶梅等老師的該項研究成果,設計自編了包含上述因子的問卷。
被試者是筆者所帶C班學生。結合我校C班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被試個人背景情況,二是有效課堂環境各項指標的描述。個人背景情況包括性別、民族、籍貫、專業等信息,題項的設計則圍繞學習行為,人際支持和情境支持三個維度,每個維度的題項設計都以上述因子為依據。每個題項采用李克特式5點量表形式,即“根本不是、很少是、有時是、經常是、總是”,分別賦分1-5分,被試選擇最符合自身情況的一項。
題項編寫后選擇了15名有代表性的同學勾選并甄別,剔除或修改表達不清晰或有歧義的陳述,保留了15個題項形成最終問卷,其中針對第1維度“學習行為”的有5個題項,涵蓋任務取向,活動參與,合作學習等因子;第2維度“人際支持”的5個題項,涵蓋教師支持,師生平等,同學和諧等因子;第3維度“情境支持”的5個題項,涵蓋多媒體應用,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因子。共分發問卷100份并回收90份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被試個人背景情況如下:總數90,其中男生63,女生27,漢族49,蒙族及其它41,北方生70,南方生20。

表1 被試有效課堂環境調查問卷的得分均值及滿意度

表2 被試調查問卷中3個維度的得分均值及滿意度
分析結果顯示:有效課堂環境總滿意度較高,達到81.36%,其中女生的滿意度更高些,漢族學生比少數民族滿意度高,南北方同學的分值差距不大。三個維度中,男生對于人際支持的滿意度略低,可作為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