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崇艷 陳華衛 王正倫 沈鶴軍
關鍵詞:概念體育 健康體能? 課程內容
概念體育是以體育學概念為核心內容,以身體活動為手段,以引導學生技能和體能發展、幫助學生養成科學鍛煉的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提升體育素養為目的的一種體育教學理論。該理論內容涉及生理學原理、技能學習中與力學有關的原理和概念等。核心目的是“以知識和概念引導技能學習和體能發展”,強調課程為提高學生健康、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服務,提升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美國“概念體育”是美國學校體育中最有影響力的學說之一,概念體育設計、實驗和實施成果逐漸得到國際認可,并引發了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就是基于概念體育理論的一種課程模式。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1]明確提出體能模塊為高中必修必學內容,且要求學生掌握健康體能的組成、測試方法和營養膳食的相關內容。標準內容如何轉化為可操作的課程,須借鑒其他不同國家經驗,取長補短。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的內容與我國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健康體能和營養內容相似,因此本文試圖以其代表課程SPEM和SHL課程為例,對其課程設計、內容和特征等方面深度剖析,以期為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落地與實施等提供參考。
課程內容是最能體現課程理想和課程價值取向的環節[2],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核心內容是“健康體能”(health-related fitness,又稱為“與健康有關的體能”或“健康體適能”)相關知識和概念。健康體能是體能的一種,主要由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韌和身體成分五部分構成。健身概念體育課程緊緊圍繞“健康體能”內容發散成三部分,分別為“什么是健康體能”“如何測試健康體能”和“如何提升健康體能”。
為何選擇健康體能相關概念作為核心內容?首先,健康體能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價值。健康體能是健康的重要指標和影響因素[3]。研究表明中小學生健康體能知識與其體力活動水平呈正相關關系[4],學會并運用健康體能知識有助于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態度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5]。20世紀90年代中葉至今的研究表明中小學生健康、健康體能和體育活動等知識不足[6],迫切需要加強相關知識教學,Ennis等學者認為教育是提高學生健康體能知識最有效途徑[7],并且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育過程能夠改變學生的行為[8],所以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團隊基于建構主義設計了健身概念體育課程。
其次,健康體能是美國近三版體育課程標準規定學習內容。美國近20余年研制頒布的國家體育課程標準都建議學習健康體能內容。NASPE分別于1995和2004年頒布的第一、二版《Moving Into the Futur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2013年SHAPE America頒布了《National Standards & Grade-Level Outcomes for K-12 Physical Education》,三份標準都要求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學習后,能夠理解健康體能概念,掌握評估體能方法、確定健身目標并能夠制定活動計劃達成目標,其中各年級的要求不同。美國是分權制國家,有國家和州層面的課程標準。健康是一個綜合工程,所以健身概念體育課程設計時不但參考了國家課程標準,同時還參考了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體育課程標準、健康教育標準和國家信息技術標準等,試圖以多學科、多視角、多層次幫助學生提高體質,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共包括《Science,PE and Me!》(以下簡稱SPEM)(3—5年級)三冊和一套《Science for Healthful Living》(以下簡稱“SHL”)(初中三個年級)三冊。兩套課程教材在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習內容、主要目的和課時等也不同。具體如表1所示。需特別說明的是學生在該課程學習中以身體練習為手段學習健康體能的相關知識和概念,這些練習可能結合籃球、足球或其他器材,但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學習運動項目技術,而是以項目為載體學習健康體能知識和概念,通過知識和概念引導技能學習和體能發展。如為了讓學生學會提高健康體能的方法,學生需要學習“心率的概念,為什么要測試心率,如何測試心率,不同活動和努力程度所對應的心率”等內容。在教這些概念時,教師會讓學生進行籃球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足球比賽,并在不同練習后測量心率,讓學生體驗或觀察了解不同的運動形式和時間對心率產生的變化,將抽象概念可視化,讓學生通過這些身體練習認識概念、體驗概念、理解概念、運用概念。即健身概念體育課程通過概念知識、認知發展和身體活動等各個層面介紹學習健康體能的價值、原理和方法等,讓學生不僅知道做什么,同時知道怎么做和為什么這么做,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運用。

1.課程設計的實證性和有效性
基于實證科學設計課程,確保課程有效,是健身概念體育課程的重要特征。健身概念體育課程基于科學實證設計并保證課程有效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課程團隊在設計課程之初,依據國家和州標準,選擇了經過科學驗證的對學生最具有長、短期價值的健康體能內容進行設計。另一方面,對設計的課程進行實驗驗證,不斷完善以保證課程有效。健身概念課程設計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內容必須經過科研證實能夠被學生學會的概念或練習,以避免無效教學。SPEM和SHL兩個項目課程研究都用時5年,參與實驗學校50余所,實驗學生人數20000余名,實驗結果表明學生在實驗課程學習中的期望價值、知識掌握以及能量消耗等方面均高于傳統教學班的學生[10]。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的兩次成功設計經驗發現,3個年級的健身課程設計與實驗完成的最佳時間為5年。
2.課程內容的層次性和一致性
健身概念體育課程體現古德萊德的課程層次理論,設計的課程確保與課程標準一致。美國著名教育專家古德萊德將課程從縱向上分為5個層次,分別為理想課程、正式課程、領悟課程、運作課程和經驗課程。古德萊德的“課程”層次說揭示了“課程”從理論到實踐的運動形態、理想課程和經驗課程存在距離,理論的理想課程與學生實踐所獲取的經驗課程越接近說明課程實施的效果越好。這對課程設計者與實施者提出了較高要求。課程標準和教材是屬于正式課程,課程教材內容與課程標準要求吻合是體育課程內容選擇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設計課程內容時,具體課程和抽象課程標準的不吻合往往是課程設計失敗的主要原因。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每一節課的內容都清晰標出了該內容對應的美國國家體育教學標準、北卡標準、健康教育標準等標準的哪條要求,且每一節課內容對各標準指標的貢獻度和重要程度都分別做了輕中高3個等級的標識。這些標識也成為教師評判內容價值,進行內容取舍的量化依據。教師如遇放假等原因需要刪減內容,則可參照標識對內容進行梯次刪減。教師因知道內容的價值也會提高對相關內容執教的忠誠度和責任感,有利于達成各標準的目標,即有助于教師領悟課程和運作課程,保持不同層次課程之間目標的一致性,有助于學生獲取經驗課程,最終達到理想課程的目標。
3.課程實施的可操作性和作業性
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的課程資源非常豐富,有教師指導用書、學生學習手冊(教材)、家庭健身指南、體能測試音樂、相應課程器材的配備和師資培訓等[11],豐富的課程資源有助于師生聯動、家校聯動助推課程實施和目標實現。教師指導用書編寫極為細致,詳細到字句,可操作性極強。學生學習手冊供學生課堂學習使用。學生攜帶學習手冊和紙筆上實踐課,需要當堂完成學習手冊每節課的紙質課堂作業,通過這種作業形式,學生達到反復鞏固所學概念,并建立所學概念和身體的運動聯系。實踐課中有認知性作業是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課程目標的實現取決于社會體育氛圍、學校體育教育質量和家庭體育支持等方面相互影響與協同所形成的合力。鑒于中美兩國文化、教育體制以及地域等方面存在差異,我國的體育課程不能完全移植和照搬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模式,但在立足我國國情的基礎之上,基于對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內容、主要特征的剖析與總結,可為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的深化改革與發展帶來些許啟示與借鑒。
1.基于實證設計有效課程
長期以來,我國體育課程設計基于專家經驗基礎之上,依靠專家主觀想象編撰課程。這些課程雖反映了專家經驗,但往往無法確保課程的有效性。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編寫團隊實力雄厚,編寫的所有內容都經過科研數據驗證且都是能夠被學生學會的概念或練習。我國在體育課程設計時,可立足我國現實基礎,借鑒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設計團隊構成經驗,既吸收高校體育教學、營養與衛生教育、運動人體科學、健康教育等專業有科研能力的專家,又要廣納一線教學經驗豐富的健康教師、科學教師和體育教師,組成知識結構合理、學科背景互補、研究和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課程設計團隊。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學校、學生的實際和課程層次理論等,細分課程標準指標到每個水平和年級,逐漸細化到每個單元和每一節課,設計出教材初稿,反復實驗不斷修訂,待科學研究驗證所有的教材內容學生都能夠學會,且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后,再推廣使用。
2.基于健身概念強化健康體能
我國體育標準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等為主要內容”的課程[12],但課程實施中仍以田徑、球類和體操為主的競技體系為中心內容,對于知識內容尤其健身內容的重視程度相對較弱。依據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借鑒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內容,建議選擇最新的、經科研驗證有效且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最有益的內容進行教學,而不是讓學生學習在50年前非常重要而對現在生活不再有意義的內容[13]。
在教材編寫中增加與學生健康密切相關的內容,尤其是對中小學生長短期價值巨大、我國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建議學習,且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中重點學習的健康教育和健康體能內容。如何將該類內容轉化為可行的具體課程或教材,具體操作程序為:第一,課程教材編寫專家依據課程標準,查閱關于健康、健身和營養等領域的國際最新研究成果,篩選出對學生身心健康最有價值的健身和健康教育核心概念,尤其是與健康密切相關的健康體能概念。第二,課程專家與一線教師合作,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體育學科特點等合理的將核心概念設計成教材初稿。第三,將教材初稿進行多輪反復實驗,依據實驗進行修改完善,直至定稿。第四,推廣使用。科學實證后的課程教材在適應的對象中進行小范圍到大范圍推廣使用。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需要說明的是健身和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不一定以理論課的形式進行授課,推薦以實踐課的形式進行教學。如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中健身知識內容比重雖然較大,但所有內容都是結合學生的身體練習在體育館中進行實踐教授。
3.基于生活構建高效教法
體育課程是學生現實生活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未來生活的重要準備,具有鮮明的生活特征。缺乏生活意義的課程,將使學生無所適從,所以體育課程構建與實施都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生活世界。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課程內容選擇和實施應與學生已有的體育經驗和生活經驗相聯系,但由于教師本身對于課程標準的熟悉程度不一,教師在課程內容選擇和實施中仍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經驗[14]。
健身概念體育課程每一節課都以學生生活中常見且重要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探尋未知世界,并最終再回到生活中運用,強調了體育生活化,且有利于學生掌握。該課程內容包含界定縝密的健康體能知識,并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排列在各年級中,特別重要的知識和概念反復出現在各年級,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和運用。在設計體育課程時,我國可借鑒美國健身概念體育課程編寫經驗,注重各年級課程內容的相互銜接,在充分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生活世界和不同需求的基礎之上,進行梯次構建和表達,并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導入教學內容,最后再將內容回歸到學生生活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