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黃帝內經》主張“正氣”為主。正氣就是人體內原本存在的自我修復能力。每個個體都存在這種能力,只不過有強弱差異。中醫學強調“正氣來復”是自我修復很多病態的關鍵。臨床中醫師的最高境界,不是治病,而是扶正祛邪,促使“正氣來復”。
換個活法,疾病遠離
●本刊記者:很多患者得了癌癥后,馬上手術,放療、化療,然后得病之前什么樣,現在還是什么樣,事實表明,他們容易被疾病反復侵擾,為什么?
○何裕民:還有很多東西對癌癥的康復有積極作用。改變生病前的狀態就是很重要的一種康復方法。
我有位患者,40來歲就先后染上了高血壓、糖尿病、嚴重失眠、高血脂,并伴有腸易激惹綜合征等,最后把他打倒的是3期腸癌。他說他工作不要命的,又非常追求完美。做完了手術接受我的后續治療,我明確告訴他:“你所有的病癥,都是生活方式惹的禍!因長期自我施壓,血壓才會高;追求完美,往往會伴生腸易激惹綜合征;長期應激生活,誘發失眠、血脂和血糖代謝的異常,這些病是你不善待自己招致的。必須痛改過去生活方式,學會善待自己。”
他接受了我的所有理念。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他的血壓完全控制了;他最糾結的腸易激惹綜合征,這些年也沒有犯過了;嚴重的失眠,在自我鍛煉中不知不覺地好了。他說:“原來這些病死命纏著不放。稍微改變一下活法,居然都拜拜了!”當然,腸癌更是沒有問題。其實,要遠離諸多疾病的盯纏,不能完全靠藥物,而是要學會尊重生命,好好地生活,一步步重組良好的生命狀態。
多聽音樂,放松情緒
●本刊記者:有很多患者想改變活法,卻不知從哪下手,您有什么好建議嗎?
○何裕民:歷史上“移情療法”是被《黃帝內經》所強調的,精神分析學派更把它視為治療的重要環節之一。由于癌癥患者的思慮焦點就只是癌,不從這一點轉移而出,要想自救,勉為其難。能否轉移聚焦焦點,就成了決定其情緒及心理狀態的關鍵之一。因此,要學會“移情易性”。移情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有個胃癌患者本來經常郁悶,但喜歡聽音樂、唱歌,于是我便囑咐他多聽,隨時哼唱。現在他每日以聽音樂舒緩情緒,康復得很好。
●本刊記者:聽音樂也有助于癌癥康復?
○何裕民:是的,對腫瘤患者我們主張多用耳朵,不主張多用眼睛,因為腫瘤患者中有很多人做了化療、放療,也許視力會下降,導致用眼時間不能太長。這時,我建議大家以聽音樂的方式去放松情緒。合理運用音樂療法,短期可舒解患者不良情緒、改善心境,有助于腫瘤治療;長期則可陶冶性情,優化個性,從而防范癌癥的復發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