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高血壓的并發癥較多,且大多發病急驟,病情兇險,而在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中,尤以心腦損害最為顯著,若不及時有效降壓可大大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門診中也經常發現,已經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高血壓患者常常自暴自棄或滿不在乎,覺得“我都已經這樣了,還有啥必要控制血壓呢?”
出現心臟病,仍要控制好血壓
●本刊記者:已經出現心臟病了,控制血壓還有用嗎?
○孫宏濤:高血壓患者已經出現心臟病了,說明血壓對心臟的損害已經表現出來了,這時候仍然需要繼續控制血壓。因為,高血壓病損傷的不僅僅是心臟,還包括腎臟、顱腦、眼底、大動脈。如果出現了心臟病,血壓仍然很高,而自暴自棄地停用降壓藥物,可能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并發癥,如尿毒癥、偏癱、失明等情況,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代價。
另外,心臟病的治療,除了抗栓、穩定斑塊、改善冠脈供血外,最主要的治療是祛除病因及誘因。長期血壓波動,是誘發反復心絞痛甚至心衰發作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血壓是冠心病二級預防的重要問題。
●本刊記者:有沒有什么情況下可以不用藥了?
○孫宏濤:當然,如果出現嚴重心臟病變,比如心肌收縮力下降出現血壓偏低,此時應用降壓藥物就不是必須的了,甚至是有所禁忌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藥物。但需要強調的是,總的來說,已經出現心臟病了,控制血壓還是有用的,只有充分理解用藥的必要性,才能有利于疾病的預后及轉歸。
出現腦血管病,降壓不能過低過快
●本刊記者:腦血管病也是高血壓患者高發的并發癥,如果出現腦血管病了,血壓需控制在多少合適?
○孫宏濤:出現腦血管病了,血壓控制要根據腦血管病的性質及分期定。如果是急性期,腦梗死患者血壓>220/120mmHg、溶栓前血壓>180/105mmHg、腦出血患者血壓>200/110mmHg時需要降壓治療,如血壓未達到上述水平,可密切觀察血壓而不必急于降壓治療。出現腦卒中后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況下,最好將腦卒中或短暫腦缺血發作患者的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
總體來說腦血管病患者應遵循以下降壓原則:1.積極平穩的控制過高的血壓。2.防止降壓過低、過快。3.嚴密監測血壓變化,尤其在降壓治療過程中。4.降血壓宜緩慢進行,因為患者的血壓自動調節功能差,急劇大幅度降血壓則易造成腦缺血。5.降壓治療要個體化,因為個人敏感度不同以及合并不同的疾病。6.維持血壓的平穩性,一般主張應用長效藥物平穩降壓。7.降壓的同時注意保護靶器官,尤其是心、腦、腎。8.長期降壓治療應在腦梗死情況穩定后,即發病4周后開始。
●本刊記者:謝謝孫博士,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