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春
60多歲的老吳是個“老酒民”,每天至少1斤的量。可是最近兩年他越喝酒越不對勁,總感覺喝酒后頭昏、腿無力、身子發軟甚至天旋地轉。老吳感嘆年齡大了,酒量小了,喝一點就上頭。直到前一陣子,老吳喝酒后不僅頭昏,還出現右半身陣發性麻木,家人決定帶他到醫院查查。
到醫院檢一查,基底動脈狹窄達98%,真可謂“命懸一線”!病情再發展下去,患者極可能發生腦梗死,情況危急。
基底動脈是緊貼在腦干表面,給腦干、小腦等重要結構供血的重要血管。腦干是人的生命中樞,也是大腦聯系四肢神經系統的必經之路,所以腦干出現問題,患者輕者四肢癱瘓,重者昏迷,甚至短時間內死亡。如果基底動脈閉塞導致血流中斷,患者極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頭暈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腦供血不足。腦動脈狹窄,就像自來水管子生了銹被堵住了,血液流不動,大腦就慢性缺血缺氧,繼而引起頭暈,嚴重時更是引發腦梗死。腦動脈狹窄常規上可以選擇藥物治療、神經介入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或外科手術(內膜切除、搭橋)。基底動脈很特殊,位置深、毗鄰重要結構,外科手術治療風險高,極少采用。對于老吳這種重度狹窄的病人來說,單純藥物治療療效有限,所以血管成形支架置入術是較好的選擇,但治療難度較大。
經過充分準備,醫生為老吳進行了治療。先用微導絲實施側支血管保護,然后用球囊對狹窄處慢慢加壓預擴張,再置入支架解除血管局部狹窄,造影顯示狹窄處遠端的供血不足明顯好轉。老吳術后感覺更是明顯,變得頭腦清晰、雙眼明亮、渾身輕松。
顱內動脈狹窄和閉塞主要由動脈粥樣硬化等引起,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臨床上并不少見。預防和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