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信
由于生活中和臨床上感染的常見,抗生素已成為當前最常用的藥物。然而,對抗生素的認識也時常陷入誤區。不正確地使用抗生素,對患者來說既浪費了高額的藥費,又起不到治療的作用,甚至對治療適得其反。
●誤區之一:
把抗生素當退燒藥
許多人認為抗生素是退燒藥,隨意使用。的確,病人發生細菌感染時會伴有發熱,經過使用抗生素使得炎癥消退,體溫自然恢復正常。但不是所有發熱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常見的傷風感冒由病毒所致,也發熱,用抗生素毫無用處。
●誤區之二:
越貴的抗生素越好
不少病人認為越是新的、貴的抗生素療效越好。殊不知,每一種抗生素都有各自的特點,問題是病人的感染是由于什么細菌引起的,感染又發生在哪個部位,針對病情由醫生選用對致病菌作用強、藥物在感染部位濃度較高的品種,才能取得最佳療效。如一位病人得了葡萄球菌肺炎,頭孢菌素是可以選擇的一類藥。然而,有人認為第三代頭孢、第四代頭孢品種新、價格貴,療效肯定比第一代、第二代頭孢要好。事實恰恰相反,價格便宜的第一代頭孢對葡萄球菌的作用要明顯優于第三代、第四代頭孢。
●誤區之三:
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不少人認為謹慎為妙,隨意應用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哪怕是皮膚外傷、手術清除表淺小囊腫等無菌手術,也一律使用抗生素;如果不幸遭遇腦溢血或者休克,那更要大動干戈,連續注射抗生素。事實上,如此濫用非但預防不了感染,反而引起不良反應增多,一旦感染大多是耐藥菌引起,給治療造成很大的難度。
●誤區之四:
盲目使用抗生素
患有細菌感染,不分青紅皂白,立即使用抗生素。感染被控制了是靠碰運氣,如果療效不佳,則更換藥物,車輪大戰,根本不重視必要的細菌培養。治療中,如果不能明確致病菌,用藥很容易盲目,以致延誤治療和搶救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