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洲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科技不斷進步,時代不斷發展,社會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壓力不斷增大,就業壓力、家庭壓力等等給步入社會的青年以及未來要步入社會的少年極大負擔,處在這種環境下的初中生更是如此。初中是青少年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青少年的“青春期”、“叛逆期”,在這個階段的學生由于社會、身體、學業等等一系列的壓力,心理也會產生一些變化,負面情緒增加,青少年無法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就會引發一系列的教育問題。而教育界如何進行青春期教育則是教育的重點問題,經過多年教育經驗得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初中歷史含有我國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化,蘊含大量知識和人情世故,特別是文化方面,我國有很多頗有建樹的名人,值得所有學生學習,通過初中歷史教學滲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必然要求,帶給時代新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 青春期 心理教育
為了更好的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將學科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成為了教育教學新模式和新手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取得效果最好的方法,學生們可以在學習、體會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接受心理教育,培養學生獨立、健全的人格,教師也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生的情感變化、心理變化。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健康、有效的基礎。以下,本文以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探究為題,深度解析初中歷史教學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出現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初中歷史教學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是青年學生的叛逆階段,不少學生因為青春期心理教育的不到位而誤入歧途,在這個階段的教育刻不容緩。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有利于學生平穩度過青春期,樹立健全人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通過歷史教學滲透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心理教育,一舉多得,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做出貢獻。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出現的問題
1.教師重視不足
教師重視不足是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探究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教師在教育事業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和領導者。教師的職責要求是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教師重視不足會導致政策落實不到位,因此,學校要對此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提升教師的整體重視程度,完善教學過程,形成良好的教學體系,將初中歷史教學與青春期心理教育結合在一起。
2.融合程度不夠
由于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是新時代提出來的教育新方法,教師在首次應用這個教學方式的時候缺少經驗,無法掌握教育教學的關鍵所在。并且,初中歷史教學與青春期心理教育結合在一起沒有可以給教師提供參考經驗的實例,教師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對于部分教師來說,能理解青春期心理與歷史知識如何融合在一起,處在茫然的狀態。所以只有通過不停的實踐了解如何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掌握教育教學的方法。但在這個過程中就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3.缺少先進資源
教育資源是教育界發展的必然要素之一,不可或缺。初中歷史教學與青春期心理教育結合在一起,對于學校和教師來說是一項考驗,對于資源的要求也更加實際。缺少先進資源就會導致教師無法及時準確的應用新的教學手段,學生無法享受到應該有的教學資源,導致學習效率低下。而對于初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落實不到位,不僅影響學校升學率,還會影響學生學習生活。
三、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問題策略
1.增加技能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初中歷史教學與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一起是時代的創舉,帶給新時代教育事業新鮮血液。教師對于學生和教育事業來說屬于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育中上傳下達,了解學校所下達的教育目標,向學生落實新的教學方法,教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時,新時代對于教師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部分教師重視程度不足,自身技能較差。面對初中歷史和青春期心理教育融合大趨勢的迫切性,和對教師專業性要求等處在劣勢地位,無法準確應用教育部門制定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和學校應該加大重視。例如,學校應該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職業培訓,了解先進的教育思想,更新教師的思維觀念,著重了解教育改革。學校也可以組織一線教師到準確落實歷史課堂與心理教育的課堂上聽課,觀察學生的吸收效率,落實此教育手段帶來的好處。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多參加教育類型的專業培訓,用自身的努力迎合時代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教師,幫助青春期學生樹立健全人格,完美度過青春期帶來的心理波動階段,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尋找融合途徑,創新教育手段
在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是近年來我國為了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而創新出來的新的教學手段,這個教學手段的出現對學生提高要求的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創造了難度,很多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與青春期心理教育融合不密切、聯系不緊密,無從下手,無法掌握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導致學生的受教育感受不深,教學效果較差。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積極的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來尋找歷史教學與心理教學的契合點,創新現有教學手段,培養優秀人才。例如,在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十一課關于介紹都江堰課節中,教師可以在講解都江堰的歷史意義和背景的時候結合心理教育。都江堰在秦朝末年建立,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它的作用是防洪灌溉,排水防洪。經過千年來的沖刷也沒有倒塌,以然屹立于世。還可以找一些都江堰的視頻給學生看,講解歷史意義和特點之后,可以適當延伸一些關于堅強、自立、堅韌、百折不撓等等心理建設教育,將都江堰千年不倒的現狀與健全人格結合在一起講述,幫助學生盡快理解知識點并且構建心理教育。
3.學校加大投入,引進教育資源
初中歷史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初中學校的主要教育科目,但教育與教育不同,傳統教育中教師只是單純的講解歷史課本,忽略對學生心理的塑造。而現在的歷史教育則不然,現在的教育更加重視與先進教育思想的結合,了解新時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點。在教授學生歷史知識的同時重視對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學校應該加大相應的投入,無論是資金還是教學設備,都應該建設起來,讓初中歷史教育具有雙重意義。例如,在北師大版的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十課中提到的孔子,他是春秋末年的魯國人,同時也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論中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他的思想內涵延續至今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值得學校借鑒。“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好其言,善其色,致飾于外,務以說人”、“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等等。這些都是孔子的言論,這些言論教育學生要好好學習、多接近君子、孝順父母、順從師長、誠實守信,這些都是青春期學生需要注意的心理教育問題,因此,學校可以讓教師著重講解這一課,將孔子言論做成ppt或者橫幅,時刻展示并懸掛在班級墻上,通過講解歷史人物,滲透心理教育,提醒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順利度過青春期。
總而言之,青少年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發展的新生力量,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界研究的問題。青春期是每個青少年都必須經歷的階段,很多青少年由于青春期心理教育沒能準確的到位,導致心理不健康,容易走上后悔一生的道路。初中歷史這門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教育意義更加深遠,并且歷史故事居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輕松,有興趣,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快。同時,初中歷史教育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做出改變,樹立正確世界觀,培養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楊婉秋.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探究[J].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4).
[2] 趙云立.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研究[J].時代教育,2015(18):225.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常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