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創新、創業活動已經成為促進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尤其是對進入新常態下的中國來說,經濟開始從投資驅動漸漸轉向創新驅動,創新、創業正在成為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重要引擎。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已進入深化改革階段,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主動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區域經濟結構的轉型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新創業教育要在動態調整中不斷適應這種變化,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達州市是四川省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研究、資源開發與利用、川陜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研究、非遺文化打造、脫貧攻堅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四川文理學院是川東北地區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四川文理學院需結合國家戰略發展要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積極推進四川文理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不斷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發展之路。近年來,四川文理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立足于為川東北地區聚集人才、項目和企業,通過項目孵化、產業培育、創新人才培養、創新成果展示、產學研協同創新等全方位創新合作模式,凝練地方特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依托地方支持、圍繞地方優勢、堅持地方特色、滿足地方需求、融入地方文化、服務地方建設,走特色鮮明的發展之路。
一、搭建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插上“雙翼”
做好頂層設計,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四川文理學院制定了綜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重要內容,以2018年四川省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四年遞進式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為抓手,以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建立了創新創業價值觀念、能力培養、知識傳授和實踐能力于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適應產業需求,整合多種資源,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培養計劃,強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完善管理機制,建立創新創業統籌協調機構。四川文理學院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領導掛帥,領導四川文理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具體統籌和協調全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校地、教務、學工、團委等部門明確分工,專人負責,齊抓共管,統籌協調創新創業工作。同時積極籌措資金,為創新創業項目研發、孵化和轉化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實行多種舉措,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四川文理學院通過課程建設、教法改革、實踐訓練、教學管理等四個方面,讓學生“學專業、想創業、能創業”。與多家企業合作建立創新創業基地,鼓勵學生走進企業,提高實踐創新能力。
強化協同育人,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四川文理學院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專兼職教師隊伍,提升創新創業教學能力。邀請創業成功者等業界優秀人才擔任授課、指導教師,開展“青年企業家講壇”“大學生創業沙龍”等活動,建成協同創新育人平臺。建立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集聚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雙師雙能型”教師。定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訓,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學能力。
二、深入產教融合,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2018年6月舉辦川東北經濟區創新創業論壇,邀請了來自市級相關部門、川東北高校、企事業單位、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參與此次論壇。旨在深入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川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高校服務地方功能,搭建一個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高等四川文理學院等多方溝通交流、信息共享的一個平臺,為地方經濟發展“獻計獻策”,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政企校的智慧與創意,推動服務行業、服務地方特色經濟發展,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創新創業人才,助力地方經濟增長。
三、立足地方凝練特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堅持凝練地方特色,走特色發展的道路,經過數年的積累、發展,學校通過鄉村振興研究、“非遺+文創”、升學規劃研究、電商扶貧等一系列創新創業項目,積極為傳承地域文化、服務地方經濟出謀劃策,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創辦了美麗中國鄉村振興研究中心。該中心以“聚知識力量,促鄉村振興”為己任,依托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學等百年老校學術資源,憑借學校城鄉規劃、工程造價、土木工程、環境藝術和旅游管理等多學科優勢,依托四川文理學院生態建筑和康養旅游專業集群,結合地方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培養、產學研平臺建設等綜合性的研究機構。主要從事鄉村振興規劃研究、城鄉規劃設計、工程勘察設計、工程規劃管理等項目與科研。中心成立以來先后承擔了達川區鄉村振興總體規劃、達川區東部引領區規劃設計和通川區鄉村旅游規劃等多個項目。中心圍繞三個面向,即“面向地方鄉村振興、面向科研創新、面向高校實踐教學”,通過“校校合作”、“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整合各類專業學術資源,全力打造一個以“生態建筑和康養旅游”為主的產學研為一體的專業研究機構,為地方鄉村振興服務,為高校實踐教學服務,為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服務。
川東北地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保留著最大的巴人文化遺址和近25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是川東北地區人民的文化“身份證”,為進一步挖掘、保護地域文化,學校舉辦了首屆中國非遺時尚創新大會暨非遺時尚中國行(達州站)啟動儀式。非遺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是“文化自信”的根本表現,應將傳統的非遺文化與人民的現代生活結合起來,與當代的時尚結合起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學校積極對接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研究機構,探索非遺傳承創新模式,推動非遺的保護、傳承、開發與利用。2019年,四川文理學院將與達州市通川區人民政府共同組建“中國通川鄉村振興研究院”,在從事鄉村振興相關研究的同時,以非遺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為突破口,進一步優化非遺資源在城市生活中的應用,全面推進區域非遺品牌和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為非遺的傳承、保護和發展能走出一條與時尚、創新相結合的康莊大道作出應有的貢獻。
為解決學子的升學難,幫助千萬學子科學規劃人生,2018年4月,成立了高考升學規劃研究中心。該中心結合了創新創業學院生涯規劃課程優勢、文學與傳播學院營銷策劃優勢、招生就業處高考政策和大學錄取經驗優勢,針對川東北地區高中學生的高考升學情況、大學專業適應情況、畢業就業情況等學生生涯發展情況進行樣本采集和追蹤研究,建立川東北地區高中學生發展數據庫,協助各中學掌握高考升學政策動態,以應對新高考帶來的挑戰。目前該中心將產學研模式已經推廣到西南科技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校地合作,助力地方經濟發展。2018年5月,四川文理學院創業團隊深入對口扶貧縣小金縣,與小金縣夾金山清多香野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和小金縣夾金山天然野櫻桃酒業有限公司完善系列產品的包裝設計和升級打造電商平臺等事宜進行了具體溝通協商并達成初步幫扶意向,通過農村電子平臺打造做到了“農產品進城”,根據小金縣農產品的特點,打造有針對性的商業模式和因地制宜的產品供給體系,有效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為酒業公司銷售100件野櫻桃紅酒,為清多香公司銷售1000盒玫瑰花茶,實現了電子商務與地方經濟的互動。
2018年,四川文理學院舉辦了達州市首屆“誠信杯”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大賽,為廣大青年大學生搭建起了一個以“電子商務”帶動創新創業的平臺,給學子們的創新創業插上了“雙翼”。大賽自啟動以來掀起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潮,通過以電子商務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對于發展地方區域特色經濟做出貢獻。大賽以“誠信電商、產業支撐、創業孵化”為主題,是達州市第一次針對電子商務專業舉辦的一次專業化創業大賽,專業性較強、技術含量高。大賽吸引了包括達州、廣元、廣安、巴中等地的12個項目參賽,輻射了川東北片區,具有良好的帶動性。大賽不僅是一次電商產品和技術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電商理念和互聯網智慧的碰撞分享,將為電商產業發展注入新理念、新靈感、新動能,促進電商發展的巨大潛力釋放,挖掘和培育一批達州電子商務“雙創”優秀項目和團隊,有效推進了電子商務與傳統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產業深度融合,構筑起達州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新優勢。
通過校政、校企、校校、校所、校經合作,不斷促進專業教師的設計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增強了四川文理學院的辦學實力,又為地方經濟創造了良好效益,達到了四川文理學院、地方政府、企業的“三贏”目的。[ 本文系四川文理學院2017-2019年校級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地方高校新工科創新創業培養模式研究”(立項號:2017JY4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四川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