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 黎杰
服務外包是當今國際外包行業的典型方式,也是中國外包產業發展的重要形式,且在21世紀以來的中國發展迅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信息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國際產業由第一、二產業領域逐步轉向第三產業領域,世界經濟由工業型經濟逐步轉為服務型經濟,國際服務外包成為繼制造業外包之后的新型發展方向,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有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4月,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1862份,新簽合同額318.5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5%,同比增長2.3%;完成營業額189.5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8.1%,同比增長5.6%。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也逐漸加強了對于服務外包產業的重視,并著重加強對外承接國際服務外包能力的建設,并且取得了顯著進步。
學術界對外包的就業效應進行了深入豐富研究。一方面,從發包國的視角分析外包對發包國的就業影響。其中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外包對就業的影響很小。Lawrence(1994)和Krugman(1994)認為美國跨國公司的外包量和外國直接投資都不足以解釋觀測到的工資和就業的變化。Amiti和Wei(2004)通過對美國服務行業調查得出美國服務外包和就業呈負相關關系,發展服務外包會減少部分工作崗位,但所占比例很小。Baily和Lawrence(2005)對2000年-2003年由外包引起的美國制造業和服務業就業結構的調整情況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制造業失業總量中僅11%是由貿易導致的,而服務業所受的影響更小。另一種觀點認為,外包對就業有重要影響。Feenstra和Hanson(1996,2008)認為,外包提高了發包國和承包國雙方中高技能勞動者的相對需求和相對工資(劉慶林、陳景華,2006;孟慶亮,2008)。Fukao(2005)、Yamashita(2006)研究發現,亞洲國家尤其是東亞的垂直的產業間貿易對熟練勞動的需求有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此外,袁奇(2005)運用統計描述的方法,通過一系列數據考察了離岸外包對美國勞工就業和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離岸外包與美國失業率上升并沒有必然聯系,外包可能通過提供更多新的職位給美國帶來了擴大就業和提高實質工資等經濟效果。另一方面,對接包國來說,國內外學者都認為承接外包對接包國擴大就業有極大地促進作用。Dossani(2005)研究了印度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帶來的經濟增長和價值增值,他認為,發展國際離岸服務外包的初期影響表現在為承接國帶來高增長的就業量。任志成、張二震(2008,2009)認為我國承接服務外包通過兩種方式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就業效應。王俊、黃先海(2011),研究發現,跨國外包促進了我國制造業就業增長,而且服務外包對就業拉動作用大于制造外包。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同時從接包國和發包國雙重視角考察服務外包對就業的影響。
一、模型設定
根據本文同時從接包國和發包國雙重視角考察服務外包對就業的影響,本文構建以下模型同時控制服務發包和服務接包對產業就業的影響。
上述模型中,L表示行業就業人數,os表示服務發包,is表示服務接包,W表示行業工資,S表示行業規模,? ? ? ? ? ? 分別控制了行業和時間無法觀測的個體效應。? ? ?代表隨機干擾項。
二、變量度量和數據說明
1.服務發包和服務承包。本文采用Feenstra等(1996)的度量方法測算國際服務發包,這也是目前測算服務發包最常見的測算方法,其公式為:
其中,? ? ? 表示i行業對j行業中間投入的購買,Yi表示i行業所有的中間品購買,Mj表示產品j的總進口。Cj表示j產品的總消費,它等于j行業總產出+進口-出口。這意味著進口的中間投入品在總的中間投入中的比例。
同樣,借鑒服務發包的度量方法,我們也構建了服務外包的度量指標如下:
其中,? ? 表示j行業出口被用于i行業的中間投入,Ii表示i行業所有的中間品總產出,Ej表示產品j的總出口。Pj表示j產品的總產出。這意味著出口的中間投入品在總產出的中間投入中的比例。
2.數據說明。根據Amiti等的分析,服務外包是指轉移對象是特定服務活動或流程。因此,計算服務發包時將其定義為工業行業進口服務業中間投入在總中間投入中的比例;計算服務承包時將其定義為工業行業出口服務業中間投入在總產出的中間投入中的比例。本文的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郵電業、房地產業、商業、科學研究事業、金融保險業、社會服務業、綜合技術服務業及教育文化藝術娛樂業。相應的服務外包和發包計算的中間投入數據來自于1997、2002、2007、2012年的中國投入產出表,并且,以1997年投入產出表作為1997年-2001年的中間投入計算數據,以2002年投入產出表作為2002年-2006年的中間投入計算數據,以2007年投入產出表作為2007年-2011年的中間投入計算數據,以2012年投入產出表作為2012年-2015年的中間投入計算數據,對應的產值數據來自歷年《中國工業統計年鑒》,最終我們計算出1997年-2015年23個行業的服務發包和服務外包。另外各個行業規模(S)由工業總產值來表示,并以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進行調整,相關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各行業就業人數(L)以及平均工資(W)等相關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勞動統計年鑒》。
三、實證檢驗
將基于混合模型、隨機效應模型、固定效應模型的服務外包對就業影響的估計結果,從混合模型、隨機效應、固定效應三種模型可以看出,三種模型的估計結果都顯示,服務發包和服務承包對行業就業都有顯著影響,并且在控制了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也顯示,服務外包和服務承包對行業就業都有顯著影響,并且,從估計系數來看,服務發包(os)的估計系數都大于服務承包(is)的就業系數,這說明服務發包對行業就業的影響大于服務承包對行業就業的影響。進一步地,根據Hausman檢驗的結果顯示,本文應該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從計量計算得出,服務發包對就業的影響要明顯大于服務承包對就業的影響。控制變量來看,LnW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即工資對就業有顯著的負向影響,當工資水平下降,對勞動的需求增加,進而就業增加,反而亦然;LnS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即行業規模對就業的影響顯著為正,當行業產出規模增加時,勞動需求擴大,就業規模擴張,這些都與預期相符。
四、結論
本部分采用中國投入產出表、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勞動統計年鑒等數據實證檢驗了服務承包和服務外包對行業就業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服務外包和服務承包對行業就業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并且服務外包對行業就業的促進作用明顯大于服務承包對就業的促進作用。這意味著中國未來在基于“一帶一路”倡議下,要利用好有利的經濟形勢和自身的比較優勢,不僅僅停留于承接服務出口,還有進一步向國外轉移服務業務,以擴大對國內就業的吸納作用。[本文系劉鳳2018年度云南省教育廳教師類項目《“一帶一路”戰略下滇中城市經濟圈高科技產業集群化發展研究》(項目號:2018JS88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