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靜靜 王敏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戰略的總目標。隨著近幾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在許多方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脫節,為了進一步了解在鄉村振興視野下商洛市農村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特意對陜西商洛部分農村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調研。以方便具體了解該地電子商務目前的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以及可發展的建議和意見,進而較準確的了解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為陜西商洛市農村地區的經濟增長盡綿薄之力。
一、商洛市農村地區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必要性
商洛市經濟、科技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為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尤為重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對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有一定程度上的積極作用,提高農民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1.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由于自然環境的多樣性、地貌地質構造、氣候等一系列條件的綜合影響下,商洛地區物產豐富、種類齊全,可種植條件較佳、特色鮮明、地理性標志產品較豐富。例如:商洛核桃柿餅、柞水黑木耳、商南茶葉、山陽蜂蜜、鎮安板栗、丹鳳山萸、洛南豆腐干等。農村地區農民經濟收益主要來源于糧食作物、中草藥材、特色農產品的種植銷售。但往往由于信息不對稱問題可能出現“多產難銷,少產欠銷”的一系列實際問題。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以需定產、獲取有效的準確信息、根據市場需求信息數據分析、作出較準確判斷、選擇種植作物以及確定種植面積、有效種植,高效售出,從而獲取相對較高的經濟收益。大力發展農村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結合互聯網信息化、大數據時代的特征,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不斷優化,高效解決農村地區農戶農業信息不對稱問題,可以為政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可行性依據、有效指導農戶進行合理地安排生產、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發展對農戶帶來的不良影響。
2.緩解農村地區農土特產品的流通壓力。農民雖然在多方面高程度地去適應市場需求,但在銷售方面明顯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差甚遠,更不能主動地選擇最有利的市場去銷售自家的農產品,而是被動地等待市場的選擇。但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地區農土特產品的流通壓力,利用電子商務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經濟下的流通過程,形成了以信息流為核心,資金流、物流、商流組成的全新流通渠道,推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的新發展。
二、商洛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民思想觀念滯后。商洛市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農民整體教育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對較保守,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易工具,存在未知因素較多,風險不可估計,這使“小農意識”和“自我保護”較強的農民在一定程度上拒絕接受,甚至排斥電子商務在農村的實施開展工作,降低了電子商務的使用率和普及率。
2.農村地區生產規模較小,標準化、產業化程度較低。由于商洛市農村地區面積較大且居住分散,主要以單一家庭生產為主,生產規模較小、標準化程度低、產業化程度不高,導致單一農民不能提供足量產品供給,農村地區生產分散,自發無計劃生產,季節調配意識差,未進行深加工,以初級產品為主;農土特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品牌化低,出現有地標無品牌的現象,進而降低交易競爭優勢。
3.相應基礎設施不健全。商洛市農村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配備的基礎設施相對較落后;發展模式落后,生態建設、發展步驟無專業規劃。開展電子商務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具備一套健全的網絡基礎設施,而在商洛市大部分農村地區,電腦普及程度低,甚至個別偏遠貧窮山區連網絡使用率都比較低,主要以固定電話為主、只用于簡單的交流聯系。電子商務類龍頭企業引進重要集中于城市地區,阿里巴巴、蘇寧易購、農村淘寶、京東便利以及其他電子商務企業分布不均勻;物流企業合作少,主要以郵政為主,保鮮期短的產品容易產生損耗、包裝技術落后原始。這兩者相結合就使農村地區開展電子商務工作非常困難。
4.政府扶持方面有待改進。商洛市農村地區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政府的扶持和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扶持措施落實過程存在偏差。據調查,基層政府在推進農村信息化和開展電子商務工作上的作為非常有限,電腦數量少且利用率低,農村地區工作人員只限于接發基本信息,基本上不涉及農村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在于對電子商務生產力認識不夠深刻,重視化程度較低,農村地區電子商務人才資源稀缺,大學生外流現象嚴重,電子商務氛圍相對較弱。
三、商洛農村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策
1.加大商洛市農村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宣傳力度、為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提供客觀環境。商洛市農村地區農民獲取消息途徑單一、信息內容質量不佳、思想意識保守、怕風險意識嚴重。要使有效開展電子商務工作,必須加大宣傳力度、促使大部分人從思想上真切的感受到農村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景以及能帶來的客觀收益、從根本上接受并且使用電子商務技術,將其合理利用于農業生產,同時也為開展電子商務工作提供有利的客觀環境,從而達到“共贏”效益。
2.向專業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打造商洛地理標志品牌。商洛市應加大專業化技術引進,提升專業化質量建設;充分挖掘當地某一種特產的前史文明,以及相關種植養殖的成分價值和使用價值等,向消費者傳遞文化信息,做精細立體化品牌滿足消費者需求;延長產業、做精細深加工、提高農土特產品附加值;抓住消費者綠色品牌消費心理、適應社會發展潮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健康,綠色產品的使用及購買漸漸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加大建設推廣力度。
3.有效完善相應基礎設施,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應完善商洛市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為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活動提供基礎條件;制定切合實際的電商人才引進政策、建立電商人才培訓體系;搭建組織平臺,更廣泛地利用現代新型技術,使農戶農土特產品銷售更加有效和便捷。
4.提高農村青年干部待遇,采用激勵措施、鼓勵他們服務于鄉村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規范市場、充分進行定點扶持以及定位扶持、提升扶持質量水平。提高商洛市農村地區青年干部的待遇水平,采取有效的激勵鼓勵措施,使大量的青年干部愿意到農村地區去,愿意留在農村地區,建設發展農村地區。
隨著互聯網數字化時代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步伐的推進,電子商務工作的有序開展,國家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大力度扶持,相關附屬部門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的不斷完善。近幾年來,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農產品市場開拓方面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它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方法方式,增加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有效地降低了生產、銷售成本。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它將促進農村流通工作,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繁榮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強調,沒有信息化建設就沒有現代化建設,要準確高效發展農業現代化,“互聯網+”助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村經濟新發展。而電商平臺作為“互聯網+”的產物,任重而道遠,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有利于服務農民,創新農業,讓農村變得更美好。逐漸完成富民利民的使命,期待一起遇見最美的商洛。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大學經濟與法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