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昱穎


2019年8月28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到達中國北京,開啟了他長達5日的訪華之旅,其行程包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京進行高端會談;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進行會見;與習近平主席共同出席2019年籃球世界杯開幕式等。
這是杜特爾特上任以來的第5次中國之行,也是他2019年時隔4個月第2次來華。中菲高層國家領導人堪稱頻繁的訪問次數,背后意味著中菲關系怎樣的發展走向,通過對杜特爾特訪華成果梳理,或許可以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政治互信打造發展基石
在杜特爾特的眼里,中菲關系就如“盛開的繁花”一般“甜蜜”。兩國高頻次的高層訪問與互動釋放出中菲關系友好發展的積極信號,中菲兩國正逐漸實現更高程度的政治互信。
習近平2018年11月首次訪問菲律賓時,中菲兩國領導人達成了建立中菲全面戰略合作關系的共識。
僅僅9個月后,杜特爾特再次到訪中國,并于2019年8月29日與習近平在釣魚臺進行了會晤。這一次,兩國領導人就如何引航中菲關系發展方向達成了共識。習近平向杜特爾特表示道:“我愿同你一道,繼續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把握好時和勢,引領好中菲關系發展。”杜特爾特也對此做出了積極回應,表示愿同習近平經常見面,加強溝通,共同推動兩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持續強勁發展,實現互利共贏。杜特爾特還強調,中國對菲律賓很重要,菲中關系是百年大計。
兩國領導人會談上的發言,不僅是對中菲關系發展作出“頂層設計”規劃,更是在當今風起云涌的國際形勢下對兩國關系的定調。正如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所言:“這次中菲峰會的一個重要意義是,兩國領導人為雙邊關系定調,引領未來航向。”此外,許利平還指出杜特爾特這次訪華亦是對中菲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關系”的定位進行了再確認,意味著兩國將需要從戰略高度、全局廣度、長遠角度來處理雙邊關系。
在數次的高端會談里,中國與菲律賓的政治互信得到一次次鞏固與加深,也為雙邊各領域的合作發展打下了基石。
雙邊合作多領域“開花”
6項合作協議的簽署,廣涉高等教育、科技、基礎設施、海關合作、金融等領域,杜特爾特的中國之行讓中菲合作再結累累碩果。
杜特爾特訪華行程結束后,菲律賓總統發言人薩爾瓦多·帕內洛發表聲明表示:“兩國領導人都認為,我們的雙邊關系有著更廣闊的前景,為了共同的利益,兩國可以在眾多新領域進行合作和互助。”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正給沿線國家帶來合作新機遇和發展紅利。回顧杜特爾特的五次訪華之旅,有兩次是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背景的。這兩次會見里,杜特爾特都認可了“一帶一路”倡議對亞洲互聯互通、經濟增長以及給菲律賓就業和繁榮帶來的促進作用。
2017年杜特爾特在菲律賓推行的“大建特建”規劃,正與中國推行的“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對接。在中國的合作投入下,菲律賓大力推進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中菲務實合作契合雙方的國家發展戰略。目前,基礎設施建設是重點,未來在5G技術、電子商務、服務貿易、海洋經濟等領域,都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沈世順如是說道。
除基礎設施建設外,中菲在經貿等其他領域也實現了迅速發展。杜特爾特此次訪華期間,習近平就表示中方愿進口更多菲律賓優質水果和農產品,同時還將派專家赴菲傳授農漁業技術。
在杜特爾特的積極推動下,中菲兩國的務實合作得到加強,給菲律賓的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據悉,2019年1至6月,中菲雙邊貿易總額已達163.9億美元(約合11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3%,中國已成為菲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而菲律賓工商部2018年12月的報告更是指出,2018年菲律賓獲得中國投資額達487億比索(約合67億元人民幣),較兩年前的5.76億比索(約合8000萬元人民幣)大幅增長。
對話南海促地區和平發展
中菲在南海油氣開發上將有何新進展,是這一次杜特爾特訪華媒體矚目的焦點之一。
8月29日的高端會談上,中菲宣布成立油氣合作政府間聯合指導委員會和企業間工作組,推動共同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中菲兩國領導人的會談使得中菲兩國油氣共同開發等方面的合作都邁出一大步。” 菲律賓總統發言人薩爾瓦多·帕內洛在杜特爾特結束這次訪華后如是說道。而未來兩國在南海地區的油氣合作及共同開發,有望為地區樹立一個可借鑒的樣板。
事實證明,中菲選擇采用對話的方式處理南海問題,對地區的和平發展都有巨大促進作用。這一次會談中,習近平就指出,中菲一直就南海問題保持有效溝通,中菲雙方要擱置爭議,排除外來干擾,集中精力搞合作、辦實事、謀發展,雙方在海上油氣共同開發方面步子可以邁得更大些。杜特爾特亦表示主張選擇合作而非對抗的方式和平解決南海爭議,維護地區友好合作、和平穩定大局,這符合本地區各方利益,菲方愿同中方加快推進海上油氣共同開發。
此外,中菲雙方還達成了推動“南海行為準則”的共識。“南海行為準則”作為南海建章立制的創舉,其達成有利于維護地區長治久安。杜特爾特在這一次會晤中表達了菲律賓的積極姿態:“菲律賓作為現任東盟—中國關系協調國,致力于推動各方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人文交流搭建民心相通橋梁
人文交流對民心相通有著強大的促進作用。在杜特爾特的訪華之旅里,也能夠看到兩國對于人文交流的關注。
杜特爾特此次2019年8月的訪華行程里,與習近平共同出席2019年籃球世界杯開幕式——這一“籃球外交”活動為許多人所津津樂道。籃球作為菲律賓“國球”,深受國民喜愛。早在1975年,菲律賓籃球就實現了職業化(PBA),這是除NBA外最早成形的職業籃球聯賽。對這樣一個國家而言,中菲兩國的“籃球外交”無疑將進一步活躍兩國人文交流。
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多元文化的溝通融合與各地的經貿往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而如今中菲“政經雙熱”新圖景也有賴于民心相通。近年來,在杜特爾特的帶動下,兩國關系持續升溫,人文交流也不斷得到強化,中國游客赴菲人數也不斷增加。據菲律賓旅游部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5月,超73萬中國游客前往菲律賓,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0.96%。中國旅游大軍給菲律賓帶來大量旅游收入的同時,也為中菲人文溝通搭建了橋梁。
杜特爾特三年內五訪中國,背后是中菲關系的持續升溫。在菲律賓雅典耀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盧西奧·皮特洛的眼里,中菲關系友好于兩國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菲律賓視中國為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兩國領導人的會談也顯示出兩國間友好合作的領域正不斷擴展,相信菲律賓與中國的各領域合作會對兩國及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好處。”
·聯系編輯:25335510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