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君
部編版教材中有不少課文都比較長,以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為例,這單元每篇文章字數都接近或超過1000字。在實際教學中,這些“長文”一般費時,鮮見成效,教師容易怕教長文,而學生容易厭學長文。因此,實現“長文短教”,顯得十分重要。
1“長文短教”要教什么
“長文”,就是指文字多、篇幅長、容量大的文章,而對這類文章進行刪繁就簡,解決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的矛盾,就是“短教”。長文短教要求教師要適當選取教學內容,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點。
1.1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準“切入點”
特級教師余映潮說:“無論怎樣處理,無論運用什么手法,長文短教都重在一個‘短字,這個‘短字,又主要表現在‘點上,長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選點”。這句話意思是教師在教“長文”教時,不要面面俱到,應找準切入點去開展閱讀教學。教師要了解單元編排特點及編寫意圖,細讀整個單元的單元說明,把握文章的內容結構,才能找準切入點。
比如部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學習怎樣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按一定順序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重視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師教長文時候,正是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的最佳機會。本單元文章內容都貼近學生生活和心理,且文章已被分成幾個部分,學生只需在概括每部分意思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可以了。如學習《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后,作者通過三部分事例,刻畫男子漢的形象。作者給我們介紹的瑣事近9年之多,用小標題進行分類,一目了然。課文導讀提示“還可以給每個部分換個小標題”,因此可借助成長檔案這一表格來學習寫法并且從中通過人物的特點來更換小標題。
學生可借助表格來復述文章,還可拓展到以后寫文章時也可通過成長檔案來列提綱,有助于更好地刻畫人物形象。
1.2引入劇本元素,適當嘗試多樣教學法
部編版中的長文多是故事或童話,這正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在課堂上引入課本劇元素,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可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在編寫課本劇時,要注意不要照搬課文內容,需慎重增加舞臺提示和生動的說話內容,以此推動劇本情節的發展。在《小英雄雨來》這一課中第四部分“勇斗小鬼子”是重點,我們可以設計為課本劇,以日本鬼子利用糖和戒指誘惑雨來這一小部分為例:
軍官:(把書扔在地上,在口袋里掏出一把糖,往雨來手里一塞。)
軍官(奸笑):糖!甜!大大的好吃!吃!你吃!吃完你得說出來,他在哪里?
軍官(伸出戴金戒指的手指):“這個,金的,也給你!統統都給你!”
雨來:(看都不看,把頭扭向另一邊。)哼!
(鬼子甲上)
鬼子甲:(嗖地抽出刀來,瞪著眼睛要向雨來頭上劈。)軍官:(搖搖頭,和鬼子甲嘰嘰咕咕說了一陣。)
鬼子乙和鬼子丙:(威逼利誘)
鬼子甲:(向雨來橫著脖子翻白眼,負氣地把刀使勁插進鞘里,退到了一邊。)
……
2怎樣實現“長文短教”
除了“學習怎樣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語文要素外,小說還有“人物”和“環境”兩個要素是需要掌握的。教師不僅要吃透本單元教學目標,也要掌握好單篇,通過單元導語、課后習題來掌握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實現長文短教。
2.1關注習題,整合文本內容
《小英雄雨來》一文中,課后題“為什么說雨來是小英雄?”。這道習題其實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對應最能體現雨來英雄氣概的是課文第四部分。教學時,可采用填表方式,讓同學們從“鬼子是怎樣對付雨來的”,“雨來又是怎樣做的”這兩方面來提取關鍵詞填表格。
同時,在朗讀交流中感悟,讓學生充分自學、互學,學會分享交流。
2.2體味環境,感受作用
小說要瞄準“三要素”,上面講了兩要素,除此之外,從文本關照原則來看,還有“環境”這一要素是需要教的。通過抓住文章中的環境描寫,讓學生明白這要素能夠有效推動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烘托人物形象,更好感悟文章情感。
如,在教《蘆花鞋》時,讓學生找出描寫大雪的句子,通過惡劣的天氣來感受青銅的苦難,同時找出描寫蘆花鞋的句子,蘆花鞋美得純凈,用這些環境描寫的“冷”和“暖”,讓學生對比文中人物的美,感悟青銅的幸福。
對于這一類的長課文,要抓住故事的情節、環境描寫、人物形象,運用語文園地中交流平臺提出的學習方法,邊讀邊想、前后聯系來學習閱讀長文章。根據事情發展順序,用“小標題”來概括課文每個部分的內容,然后“串聯小標題”來復述故事。
綜上所述,長文短教,從教學內容和具體教學活動形式這兩個不同的角度考慮,可分為“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關注的是如何選取教學內容,要從整體入手,精心設計課堂,引導學生精品細讀,非重點內容可以以讀代講。“怎么教”關注的是教學策略,要牢牢抓住“語文要素”,綜合地考量文本的特征、課后習題等多種因素。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做到長文短教,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