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
摘要: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它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石油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也加大了石油的開采力度,相應的對于石油工程專業人員的需求也在增加。石油工程專業主要包括的學科內容為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及鉆井工程等,涉及多門工程學科的交叉,如何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石油工程需求的人才,本文對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石油工程;培養模式;創新
1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石油工程專業以培養高級工程應用型人才為主導,目前,從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來看,各高校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是課程設置趨于相同,并不能體現出各自的特色和培養層次。其次是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比較陳舊,教學的主要內容過于老舊。另外,課程體系設置,沒有體現出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內容。依舊延續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知識傳授得多,創新能力、工程實踐和工程應用能力培養不夠。由于綜合性實踐訓練不夠,缺乏對新技術的充分理解,實踐操作能力較弱,難以符合新工科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存在教學與實踐環節相脫離現象,這種人才培養理念已經不能適應人才全面化、國際化培養的發展趨勢[1]。
2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策略分析
2.1創新人才培養理念
石油工程學科是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石油工程需求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更需要具備新素養。新素養是一種良好的空間思維能力,傳統工程教育過分關注專業細節問題,容易把學生的思維拘泥于狹小空間。然而對于石油工程問題,采油、儲運、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時間、空間等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培養學生能夠及時建立不同領域和概念之間的關聯的能力,并培養和保持這種關聯能力,把關聯的結果變為自己的知識并且培養學生之間的協同合作能力[2]。
2.2完善石油工程學科體系
石油工程專業涉及多門工程學科的交叉,與機械制造、化工、計算機、管理學等有著密切聯系。在專業知識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把同專業內不同課程之間關聯性知識進行優化整合,把握其重點與難點內容,將每個知識模塊講通、講透,以便學生做到融會貫通。還要加強專業知識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的交叉融合,拓寬知識結構體系,將不同學科專業知識節點和信息源連接起來,同時,結合前沿的工程實際情況,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系統性總結與延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者更加深入學習相關內容,促進持續學習,提升學生的知識面,以加快石油行業的更新換代[3]。
2.3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提升課堂吸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善于學習的關鍵在于懂得抓住課堂之外的時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有益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非正式化學習。新工科背景下,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利用網絡、仿真系統、未來智能系統為學生提供非正式化學習。除了利用課堂時間,還應該逐步拓展到其他空間,讓學生進行智能化自主學習。從傳統以教師為中心、一對多的教學方法逐步過渡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和不足,帶著問題去主動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實施學分互認機制。學校可以提前對相關專業課程進行考核評價,選取優質網絡資源供學生進行網絡學習,實施學分互認[4]。
2.4注重師資隊伍水平的提升
教師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創新意識等直接影響學生的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具備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新工科要求下,需要進一步提高專業師資隊伍的創新創業能力,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派送國外和知名高校進修,或去企業等實踐基地進行掛職鍛煉。同時,可以邀請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和其他高校教師擔任校外指導教師,定期為學生進行授課,傳授實踐經驗,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共同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2.5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
參與現場工程實踐是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傳授專業基礎知識,但如不經過現場實踐,很難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學生在畢業后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現場工程實踐的需要。因此,石油工程專業要注重學生的現場工程實踐環節。在專業知識學習階段,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工程實習,在實習期間完成基本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利用工程實習中所遇到的工程問題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后期專業知識學習中的目標性和針對性[5]。
參考文獻
[1]曹愛霞,周新院,杜友威.新工科視域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387(45):216-217.
[3]李鳳霞,侯學軍,王鄭庫,等.基于行業背景的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35).
[4]馮禹龍.淺析石油工程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J].化工管理,2015(26):65.
[5]胡罡,田選華.應用技術型高校石油工程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探究[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6,(6):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