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包惠
一、家庭教育法
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首先是要有一個溫暖幸福的生活氛圍,父母雙方和睦,不在兒童面前爭吵打罵。家長和兒童應經常談心,講講俏皮話,多帶兒童外出游玩。此外,家長有些事情也可以跟兒童商量決定,使兒童感到能為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維護家庭的利益,同時培養兒童動腦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只有創造愉快的充滿朝氣的家庭環境,才能愉悅兒童的身心,才能培養兒童良好的性格。
通常培養孩子的習慣采取“小時嚴、大時寬”。幼兒園、小學時期,孩子還比較聽話,好管教,容易養成好習慣,這時以嚴為主。孩子只要小時侯養成好習慣,大了寬松一點兒也出不了格。這也就是關鍵期,任何教育都有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最為有效。
二、誠實守信法
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講信用的人,父母首先要言行一致。孩子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因此,經常會受到父母行為的影響。如果父母說話不算話,不講信用,孩子就會模仿父母。例如,假如家長承諾周末帶孩子去公園玩,就一定要去。如果臨時有變動,也要想一想這件事的重要性如何,不重要的話,就要帶著孩子去公園;如果遇到的事情確實走不開,那么也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清楚,等以后有機會了一定要帶著他去公園。而且,父母一定要盡量避免這種失約或推遲的事情發生,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三、勤奮的品質
勤奮才是一筆終生的財富,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來創造的,勤奮可以創造出更加超越的人生。
1.關注孩子的勤奮,鼓勵他繼續
孩子若在生活中展示出勤奮的一面,教師要抓住機會,對孩子說“我喜歡你的努力。”老師的關注就是對孩子的支持,就是在鼓勵他繼續。孩子按照標準完成任務后,老師也要給予肯定地鼓勵,告訴他“你認真勤奮的樣子,我真喜歡!”
2.“今日事,今日畢”,做事則拖拉
一個勤奮的孩子,就是能“今日事,今日畢”,還能主動趕超任務。想讓孩子學會勤奮,就要先改掉孩子拖拉的壞毛病。
3.讓孩子自我服務,多做家務勞動
四、培養兒童自信心
1.教師應將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盡可能多地給兒童選擇決定的機會與權利
比如,教師在開展活動之前,先征求一下兒童的意見。“我們這樣做,好嗎?”或“我們該怎樣做才好呢?”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兒童認識到自己的想法是頗具價值的,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性,這將有助于兒童自信心的建立。
2.在兒童實踐的過程中,多讓兒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探索,不過多地限制和指責
因為每個兒童的心靈都像一把鎖,只要有適合的鑰匙,總能叩開兒童的心扉。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守侯著兒童,在兒童需要的時候,站出來指導一下,然后便重做回一個“旁觀者”,學會自己讓自己“下崗”。
3.兒童需要自信心,以便順利地學會做一件事,同樣,他們也需要通過順利地學會做一件事來獲得自信
如果兒童在實踐中總是挫折不斷或常常失敗,就很難把自己與成功聯系在一起,自信也會因此減弱。興趣是支持兒童進行活動的主要精神支柱,有了興趣,兒童便會樂于從事這一活動,于是教師便可從技巧方面進行指導,逐漸幫其樹立起信心。
4.認識自我,學會評價
兒童不善于自我評價,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只是把成人對自己的評價進行簡單的“復制”。因此,教師對兒童的評價切忌過高或過低,要考慮兒童本身的特點和能力,正確使用評價語。以發現自己的優點,樹立信心;以發現他人的長處,樹立榜樣。促進幼兒不斷努力,最終取得成功,成為自信、樂觀的孩子。
5.家園配合
家庭教育,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如果教師對兒童進行鼓勵、表揚,家長卻時常隨意貶斥、否定兒童,或者,教師努力給兒童創造鍛煉機會,但兒童回家后,家長卻什么都不敢放手,這樣,就不可能培養和建立起兒童的自信心。也就是說,教育成果,需要在家庭中加以鞏固,以增強教育效果。因此,為讓家長配合工作,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家長進行指導,而且,要鼓勵家長及時向教師反映兒童在家的自信心表現,以便教師更好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總之,學校和家庭只要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就會事半功倍。
五、兒童性格培養的誤區
1.溺愛
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大多生活在成人的圈子里,可謂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著。他們大多缺乏小伙伴,缺乏互相愛護與合作的意識,在他們眼里,惟我獨尊。家長如果過分的遷就和溺愛就會導致兒童狂妄自大,驕橫任性等心理。時間久了,將會縱使兒童形成自私、任性、固執、懶惰等多種不良的性格。在兒童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應及時制止,多讓孩子與同齡兒童接觸,經常給兒童說一些關心集體,團結友愛的故事,以及吃東西時要請大家一起分享。
2.家長和老師對兒童的要求不一致
在現實生活中,常出現父母、長輩和老師對兒童的要求不一致的情況,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觀點不同,都以各自的教育經驗,興趣教育子女。如果長輩在教育兒童發生矛盾時,會使得兒童無所適從,也不知道究竟聽誰的好,極易導致兒童行為反復異常。在這些長輩中,兒童會認為誰容易親近,對自己疼愛就會聽從誰,當然也會模仿。若是長輩愛的方式是溺愛、嬌慣兒童就容易形成任性、執拗、撒嬌等不良性格。所以父母和老師在這方面應該本著科學規范的原則,抱著一顆平常心根據兒童自己的身心特點去培養,切不可對兒童有過高或過低的評價,應正確的對待兒童的合理需求,該批評時就批評,該表揚時就表揚。父母和老師的要求要盡量一致,才能有效地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六、結語
總而言之,要培養兒童良好的性格,一定要重視家庭與兒童的因素和發揮家長與教師自身作用。家長和教師的文化程度、培養方式、生活習慣等都直接影響到兒童良好的性格。所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培養兒童良好性格的重要因素。當然,只有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結合、配合,才能在更大的社會背景中培養兒童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