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研究型課程作為一門以研究為中心的綜合實踐類課程,以其特有的趣味性、主動性、實踐性、創新性、綜合性頗受學生的喜愛,同樣也對學生思考問題、主動學習、培養能力、塑造品格、促進發展起到積極而獨特的作用。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后,上海的研究型課程提出了“規則意識為先,關鍵技能為重”的課程總目標。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哪一個年段,沒有人會否認規則意識的重要性,而研究型課程把“規則意識為先”擺在課程實施目標中的首要目標,可見“規則”二字的分量。同時,《上海市中小學研究型課程指南》中明確本科目小學階段目標:重視培養學生對周圍事務的好奇心、求知欲,能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研究,并能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和經驗,會將成果進行表達與展示。因此,基于研究型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筆者將“規則”二字體現在教學形式上,溶解在教學內容中,融合在教學評價里,做到內外兼有規,評價兼有度。以下將結合校本探究主題《健康“水”》一課為教學案例,具體闡釋一二。
一、創設情境,面向生活,自主探究
研究型課程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自主地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問題開展研究,同時鼓勵學生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開展調查研究、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直接的體驗和經驗。
教學片斷:
師:多媒體出示大潤發超市實景圖,說說昨天你去超市選了哪種最喜歡喝的飲品?
生1(拿出實物):我選的是脈動。
生2:我選的是可樂。
生3:我選的是冰紅茶。
師:剛才老師看了看大家選的飲品,的確非常好喝,口感一級棒。張老師昨天也去超市買了一瓶飲品,不過我選的是農夫山泉礦泉水,有沒有同學和我的選擇一樣?
沒有人舉手。
師:看來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那我們看看,我們選擇的飲品到底有哪些神秘配方在里面,讓大家各有所愛。
選擇實物投影,觀察、了解可樂、冰紅茶、礦泉水的配料表。
筆者一直秉承“生活即研究,研究即生活”的教學理念,生活中的一支筆、一口水也能成為研究主題、研究對象。本課自主探究主題來源于平時對學生飲水習慣的觀察,筆者發現學生不喜歡喝白開水,除了體育課,平時難覓學生主動喝水的蹤影;而一到素質教育拓展活動,學生書包里可以裝下2至3瓶各類飲料,有的學生還不夠,在素質教育基地另外購買。可見,學生非常喜歡口味香甜的各類飲品,喝白開水、礦泉水的習慣僅在學校強制環境下才能做到。與其強行杜絕學生喝飲料,或者直接告之他們喝飲料對身體健康存在不良影響,不如讓學生自己學會觀察飲品的配料表,結合課前自主查閱資料和教師講解,了解飲品的真正成分是什么,“美味”到底來源于何種物質,從而進行合理的、改善型的選擇。筆者設計的《健康“水”》自主探究主題活動,分為《美味健康喝“啥”呦?》和《美味健康我來泡》兩項子活動,從給予生活情境認識飲品,分析飲品優劣;到自主認識花果茶,再到泡制美味花果茶,層層深入,讓學生對飲品“心存芥蒂”,對花果茶“路”轉“粉”,喚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在日后真實生活中能夠把健康理念慢慢轉化為一種“可堅持的規則意識”,讓研究型課程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二、下放權利,分工協作,豐富經歷
小組合作研究是研究型課程中經常采用的一種組織形式,但僅僅將幾個同學分為一個小組就是小組合作研究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采取小組合作研究的形式,要以個人的獨立思考和認真鉆研為基礎,要強調集體中每個人的積極參與,讓成員有分有合,各展所長,協作互補,避免出現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閑,少數人做、多數人看的現象。
教學片斷:
師:瞧,老師這里有幾張工作證,有店長、采購專員、配方師、后勤員、品茶師、市場調查員、廣告專員。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討論,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配,人人都要有職位。
學生討論激烈。
生1:我來品茶,我來品茶,我平時喜歡聽我爺爺說泡茶的注意點。
生2:那我做店長吧,本來我也是小組長。
……
五分鐘后,每個組員戴上自己的工作證,同一工種學生作互相認識。
筆者事先設計了本次課堂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小組茶坊爭奪“網紅小鋪”為情境而展開,每位小組成員在分工時根據自身特長進行職務分配,從課前自主探究到課堂合作探究都明確各自承擔的角色任務,履行自己的責任,有配合、有擔當、有作為,真正體會到“分工協作”的含義。類似于“職業體驗式”的團隊合作,讓學生充滿了好奇感和新鮮感,也讓學生知道了“各司其職”,不插手、不推脫,從內在驅動力著手滲透了規則意識。
三、給予空間,拓展遷移,評價有度
研究型課程的一大魅力在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興趣、有能力展開深入探究。同時以評價為先導,由綜合評價表指引操作,多角度、多量化地進行評價,發揮評價的反饋、激勵、反思、導向的功能,使“規則”二字從外部給予約束與指引。
教學片斷:
師:下面請各小組的廣告專員來為你們的新品茶飲作推介吧!
生1:我們小組泡制的是百香水果茶,酸甜可口,適合青年人和兒童飲用。
生2:我們泡制的是菊花羅漢果茶,專門為老師、醫生、播音員等常患咽喉炎的人群定制。
生3:我們泡制的是美人茶,長期飲用能讓人面色紅潤,容光煥發。
師:請品茶師上臺就座,根據你們面前的評分表,綜合泡制過程的整潔、有序程度,給以上茶飲進行綜合評分。
在動手泡制健康美味花果茶環節,學生興趣、熱情最是高漲,同時也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部分,既是對泡茶視頻的模仿過程,也是給予學生空間調動主觀能動性地再創作過程。得益于先前鋪墊的角色分工和不斷內化、外現的規則意識,小組成員互相提醒,互相彌補,把自己“錯漏”的要點、能力一一重拾,體現了團隊合作高效的特點。以評價量表為依據,“品茶師”們不以己喜為依據,說得頭頭是道,被評價者也是心服口服,規則意識慢慢植入心中。把課堂評價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尊重學生主體意識,他們更樂意聽、更樂意講、更樂意吸收。
“規則”不僅體現在課堂要遵守的規矩,更體現在按計劃實施活動方案,按分工進行團隊合作,按理論進行實踐操作。在探究的領域中,筆者愿與學生繼續做一名“探究者”。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中小學研究型課程指南[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楊帆.賀利林 研究型課程中的規則意識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