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少萍
一、選材要有信度
“信度”就是一篇文章的真實度。對于中學生來說,真實,就是選材應該是實實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聽途說,主觀臆斷的“故事”。 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選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質意義的材料,寫出真情實感,使文章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材料熟悉,寫起文章來就得心應手,抒發(fā)的感情就真切動人。材料不熟悉,憑空想象,往往給人貌合神離之感。曾經(jīng)有一個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寫到“我常常懷念起我的奶奶,那個雨雪紛飛的午夜,奶奶背著發(fā)高燒的我連夜趕往醫(yī)院的情景我至今難忘”……這種文章一看就缺乏真實性,一個南方長大的孩子不可能經(jīng)歷“雨雪紛飛”的夜晚,作者夸大其詞,卻未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讓人失去閱讀的興趣。在文中,他并沒有就此打住,反而將作文的胡編亂造延續(xù)不止:“我的奶奶腿腳不靈便,她背著我蹣跚前行,走兩步停一步,臉上青筋綻出……奶奶背我走了兩個小時,來到醫(yī)院……”試想一下可以得知,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倘使腿腳靈便也不可能背兩個小時,更何況是年邁的老人,腿腳不靈便,走路都是蹣跚的,又怎么在“雨雪紛飛”的夜晚背著孫子長途跋涉兩個小時?作者明明在奶奶背上,高燒不止,又怎么能清晰看到奶奶青筋綻出?這種文章比比皆是,作為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的時候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真實寫作”的情境,使學生的寫作真正發(fā)揮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功能。
當然,材料的真實可以指嚴格意義上的“生活”材料的真實,即指文章中的事實性材料要嚴格符合客觀事物的原貌或實際情況。也可以指本質意義上反映生活真實的“藝術真實”。這種“藝術真實”通過生活素材的事件、細節(jié)、環(huán)境、人物特征進行某種組合、改造,即藝術加工或藝術虛構,能從本質上反映生活的真實面貌。
真實的材料能夠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感染力。唯“真”才可情感充沛飽滿,才可激情洋溢,才可感人肺腑,才可當人心魄。情感是在“真”中孕育,情感更是在“真”中升華。而虛假的材料由于編造容易出現(xiàn)言不達意的錯誤,寫出來的文章吃力不討好。所以,在生活中選取熟悉的材料,我們就可以駕輕就熟地運用并用流暢的語言把主題表現(xiàn)出來,文章才讓人信服稱贊。
二、選材要有力度
選材的“力度”即典型性,選材要選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的材料,典型材料是最具表現(xiàn)力,能顯示人物或事件本質特點的材料,它既是具體的、個別的,又是富有鮮明獨特的個性的,是個性與共性的統(tǒng)一,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tǒng)一,能“以一斑窺全豹”、“以一目傳精神”。典型材料不是輕易可得到的,需要在許多可用的材料中進行精選。典型的材料可以做到“四兩撥千斤”,以高度的概括力,通過個別反映一般,能夠“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因此我們選取的材料越典型,作品越能產(chǎn)生強大的說服力。
曾經(jīng)布置學生寫一篇命題作文——《幸福的味道》,收上來的習作中,學生們都不同程度地寫到了父母對他們的關心、愛護:考試失利后父母安慰;生日時父母給他買蛋糕送禮物;生病了父母悉心照顧一宿不合;遭遇挫折父母苦口婆心勸服自己重拾自信……這些也是生活中積累的素材,若能抓住典型細節(jié),也不失為一篇具體可感的佳作,但是事與愿違,很多學生未能抓住典型人物的細節(jié),寫出來的文章泛泛而談,毫無動情之處。
怎樣選取典型材料?就是選取那些最能說明人物思想品質或表現(xiàn)世事道理的片段和細節(jié)。俗話說:“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具體的片段或細節(jié)就是某個人物的品質或事物的本質的濃縮。我們引導學生抓住典型,就是抓住細節(jié),把能豐富文章的內涵,突出表現(xiàn)中心的片段濃墨重染描述清楚。
三、選材要有新度
選材的“新度”要求學生選入作文的材料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要表現(xiàn)出新的認識、新的感受。著名作家浩然說:“別人沒有看到的你看到了,這是新;別人看到了,但沒有想到,你看到了,想到了,這是新;別人看到了,想到了,但沒有寫出來,你看到,想到寫出來了,這也是新。”那么,怎樣讓選材有新度呢?
選材時首先應當挑選鮮為人知的材料,最好寫別人沒寫過的奇特的內容,或者是大多數(shù)讀者未知的領域或未知的情形,人無我有的鮮活材料。其次要寫有個性特點的材料。個性是文章的生命,要使文章有鮮明的個性,就要寫我心、寫我見、寫我聞、寫我歷、寫我情、寫我話,切忌人云亦云。再次要寫內涵深刻的材料。即小事情上要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質,反應時代的特點,從常見的現(xiàn)象里能提出尖銳而不同凡響的問題。
要想選材有新意,還要引導學生運用一些技巧,或從小處著筆,或從特定的情景,或就某一句話,或就某一個細節(jié),抓住有力的突破口,開墾別人未思考或難以想到的處女地,出奇制勝。
四、選材要有美感
選材的“美感”要求學生選擇的素材所表現(xiàn)的主題是積極健康,符合時代審美與追求的標準的。積極的主題是我們考場優(yōu)秀作文具備的核心,一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應該是時代的產(chǎn)物,一切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也必然是反映豐富社會內容和時代精神的產(chǎn)物,所選的題材表現(xiàn)的中心必定對時代發(fā)展有促進作用,有進步意義。有些同學將作文當成傾訴的途徑,把對社會的不滿寫進作文中,表現(xiàn)出花季少年不該有的“傲慢與偏見”,給人消極情緒;有些同學將家庭的鬧劇搬上創(chuàng)作的舞臺,把父母的苦口婆心惡意扭曲,這些選材都是違背了創(chuàng)作的“美感”,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我們的創(chuàng)作主題不一定是塑造一個高大魁梧的人,不一定是記敘一件偉大非凡的事,不一定是書寫“舍生取義”的轟烈,也不一定是描述“建國立業(yè)”的壯舉,但是它會在平凡中“給人以啟示或者是為人提供經(jīng)驗教訓”,是青少年崇真尚美的體現(xiàn)。因此,我們引導學生選材的時候,強調我手寫我心,但是寫的一定是符合時代審美的健康積極的“心”。
總之,作文素材的選取要有“度”,選材用材都必須圍繞中心開展,努力實現(xiàn)材料真實、典型、新穎的目的。素材運用有度才能將“散兵游勇”統(tǒng)一在一面旗幟下,成為具有戰(zhàn)斗力的強兵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