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豪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探究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通過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發現和提出生活實際中的簡單科學問題,并嘗試用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予以解決,在實踐中體驗和積累認知世界的經驗,提高科學能力,培養科學態度,學習與同伴的交流、交往與合作。因此,我想談談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實驗教學要抓好每一個環節
實驗教學的過程,是使學生學會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學會自己動手操作,懂得經歷一個“猜測——制定方案——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的一般探究活動。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這個活動過程,就會使知識具體化,使觀察有意識化,學生更能主動參與到科學實驗操作中去。
充分利用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證明,在學過和沒學過的知識之間、在原有知識領域和新知識領域之間,沒有學生不可逾越的鴻溝。只要教師能為學生架起聯系的橋梁,開展探索性實踐,引導學生去進行探索,很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如在教學粵教版一年級下冊第5課《哪些物體是浮的》的實驗時,我把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大膽去嘗試。教學時,我設計探究活動:①展示各種物體的實物(木棋、塑料玩具塊、鑰匙、乒乓球、木湯匙、石頭、橡皮、鐵湯匙等)。讓學生分別把物體放入水中,觀察哪些物體能浮起來。②讓他們來分一分,又出示實物材料(釘子、小石塊、玻璃珠、塑料瓶蓋、塑料勺、木條、金屬條、泡沫塑料塊、金屬鑰匙、硬紙板、小木塊等)。先讓學生把它們分為上浮和下沉兩類,再讓學生做實驗進行驗證。
二、實驗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1.好奇心是推動學習的動力
學生對科學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動地去鉆研,當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提出各種古怪的問題,作為教師,應該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給予鼓勵或肯定,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指導。
如在教學粵教新版四年級上冊第27課《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的實驗時,我向每組學生提供2個小燈泡、2個小燈座、1個電池盒、4根電線和1節干電池。讓學生小組合作嘗試:怎樣點亮兩個小燈泡?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一個簡單的電路圖。然后動手實驗,根據所想的電路圖連接,檢驗2個小燈泡能不能接亮。再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問:①有幾種連接方法?②為什么這樣連按?③電路怎樣接通?④電在這個電路圖中是如何流動的?⑤能不能使兩個燈泡都亮起來?
在課堂上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科學的發現始于疑問,而發現問題,正是創新的開端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巧妙創設情境,啟發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扶持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在教學粵教新版三年級下冊第31課《設計與制作:簡易保溫箱》的實驗時,我在課前布置學生上網查找做保溫材料的相關資料。上課時,展示教科書上的泡沫、毛巾、碎布、餐巾紙、紙團、棉花等材料。請學生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和所選擇材料的特點,確定自制保溫箱的工具和材料、樣式、結構、制作方法,繪制設計草圖或寫出設計方案,為下一步的制作環節做好準備。對于保溫箱的設計方案,教師應給學生創造寬松、激勵的學習氛圍,支持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
鼓勵學生大膽地創新和創造。學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設計出不同樣式、不同結構的保溫箱。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三、實驗教學要嚴格實驗的“操作過程”
學生實驗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學生對實驗中的重點、難點、關鍵以及操作的把握程度。每個學生都喜歡動手做實驗,但他們往往是在好奇心驅使下而盲目亂動,做了這一步不知下一步該做什么;或顛倒操作過程,少做漏做,導致實驗失敗。這就需要教師明確實驗的操作過程,嚴格執行實驗的操作過程。為了不遏制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實驗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實驗操作的難易程度,運用各種辦法明確操作過程。
1.獨立設計補充式
有的實驗比較簡單,我們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設計操作過程。然后指名學生說出,其余學生討論補充。
2.學生操作補充式
如在教學粵教新版四年級上冊第26課《讓小燈泡亮起來》的實驗中,在實驗前,我簡單地介紹了電池、電線、開關、燈泡后,沒有講明怎樣做才會讓小燈泡亮起來,先讓學生自由討論、設計操作過程,并且提出問題:“誰能讓小燈泡發光?”在學生認識儀器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敢于思考,利用課本圖中的材料,讓小燈泡亮起來。然后請其中一位學生上臺演示,其余觀看,再讓學生討論應該改進的地方。這樣可以使學生對這一實驗過程印象深刻,等全體學生進行實驗時,就不會犯與之相同的錯誤。學生通過親自實踐,使小燈泡亮了,學生在愉快的實驗氣氛中獲得了知識。這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教師演示提示式
部分學生實驗,其中的某一步較重要,是影響實驗成敗的關鍵。教師要預先提醒學生注意,甚至要用示范講解來演示重點,突破難點,給學生搭起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梁。
總之,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應著眼于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如何上好它,值得探究。作為一名科學課教師,要在實驗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探索。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依據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實驗的興趣。在參與中觀察特點、發現問題、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積極投入實踐、善于發現和總結、勇于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學好科學知識,從而提高科學課的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