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平
一、端正學習的態度
歷史學科是高中的必修課程之一,和初中的不同在于是要考試,還是閉卷考試,是有學分要求的,倘若不能順利通過學業水平測試,那么會影響到畢業證的發放和領取,這是不管文理學科都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記住基礎知識只是學習歷史的第一步,高中的歷史學習基本上是以史料為主的,史料包括文言文、半文半白、白話文、歐化語言等諸多問題,這就需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利用假期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課外補充。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論證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課外閱讀,如學習中國古代史部分,可以閱讀張帆先生的《中國古代簡史》,近代史可以閱讀《近代史綱要》,現代史可以閱讀《中國時代》,世界史可以閱讀《革命的年代》《帝國的年代》《資本的年代》等書目。
三、要培養自己的歷史核心素養
歷史的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證實、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凡讀歷史,必先找出其時間地點,其次要有懷疑精神,然后用史料去證實或證偽,最后要對歷史上發生的事情要有自己合理的歷史解釋。
要將歷史和現實予以結合。今天發生的事情,能不能找到歷史的影子,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在今天還有什么影響。
1.歷史的由來
說起學習歷史的意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清朝文人龔自珍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先人也告誡我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同學們,既然學習歷史有如此大的價值,那你能說清楚“歷史是什么嗎”?
2.口傳的歷史
最早的歷史,是通過口述的形式傳承的。許多民族的祖先傳說,雖然有經過歷代加工渲染以至神化的特征,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歷史根據,并非隨意編造。《五帝本紀》是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篇。司馬遷在撰寫《五帝本紀》時注意選擇民間傳說中符合“雅”的規范的內容,而對傳說中不能確定的內容,取謹慎態度。今人對于含有歷史因素的傳說,應當進行認真的分析,探尋神話中包含的歷史事實的基礎。在文字記錄的歷史已經相當成熟之后,許多歷史學者依然肯定口傳歷史的意義。人們在搶救民間口傳的史詩。有些人的歷史記憶以“口述史學”的形式受到重視。
3.結繩記事
在文字出現以前,遠古時代的人們還注意到用繩上系結的方式記事。中國古代的《莊子》和《周易》等書中都有這方面的記載。中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都經歷過“刻木結繩”和“結繩齒木”的階段。“結繩刻木”是遠古人類用來增強事后記憶的另一種原始形式。秘魯考古人員發現的古印加人的記事繩,對揭示古印加人的神秘歷史具有很大作用。古印加人通過記事繩上打結的形狀和大小、結與結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結在繩上所處的位置,記錄生活中各種重要的事情。當時的統治者通過傳遞記事繩來了解各地的收成、稅收、賬目情況以及敵情等。
4.歷史畫像
巖畫既是藝術作品,也是歷史記錄。舊石器時代巖畫畫面主題是作為狩獵對象的動物。舊石器時代末期至新石器時代,巖畫分布廣泛,逐漸出現了結構復雜的狩獵、戰爭和各種儀式的場面。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巖畫,又出現了反映農耕生活和宗教儀式的內容。用圖畫記錄歷史,是一種生動的形式,并一直得到繼承。漢畫像石、一些王朝在確定的宮殿中描畫和陳列功臣的畫像就是證明。
5.史官和史學
中國古代很早就設有史官,老子就是著名的史官,而司馬遷則是漢武帝時代的專職史官“太史令”。《左傳》記載的“董弧直筆”的故事,再現了古代史家記錄歷史時不畏強權,秉筆直書的精神。專職史官的出現,標志著專門的史學逐漸成熟并且發揮了重要的文化作用。
6.歷史問題注釋
《辭海》對“歷史”的解釋是:廣義的歷史,泛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會史。通常僅指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它是史學研究的對象;一般說來,關于歷史的記述和闡釋,也稱為歷史。歷史學是社會科學的一個部門,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過程及其規律性的科學。歷史學研究的對象十分廣泛。從宏觀方面看,有自然史和人類史,而自然史和人類史又包含了極豐富的內容。從世界范圍來看,還有地區史、國別史、國際關系史等。研究歷史學發展的學科,稱作史學史。反映中國史學發展史的叫做中國史學史,反映西方史學發展史的叫做西方史學史。
歷史觀是歷史學的核心。任何一個研究、解釋歷史的人,都有意無意地遵循著一種歷史觀。歷史觀是人們對社會歷史的總的看法,屬于世界觀的一部分。歷史資料是研究和認識歷史的基礎。歷史資料包括歷史文獻、官府檔案、公私文書、實物資料、遺址、墓葬、社會調查、口述資料等等。這些歷史資料,是人們研究、認識歷史的依據。確鑿而又豐富的歷史資料,是歷史學的存在及其價值的基石。史學方法即研究歷史的方法,也是歷史學的重要內容。史料的搜集、考訂和編次,是基本方法。對史實進行分類和比較,是必要的方法。結構分析與階級分析是重要的方法。歷史方法與邏輯方法的結合,是深層次的方法。此外還有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計量方法等。任何方法,都直接、間接地受到歷史觀的支配和影響。
因為歷史學習是在初中歷史學習的基礎上開展的,它與初中歷史學習相比,要求掌握的知識與能力都大大增加,學習的側重點發生重大變化,所以如何順利的實現初高中銜接,成為同學們高中歷史學習的第一道難題。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過走近歷史、了解歷史學習的方法、初步感知高中教材的知識內容,幫助同學們克服困難,順利實現學習升級。讀史使人明志,能夠幫助人們更加理性地認識歷史現象,幫助人們更加理性的把握歷史規律,從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當同學們深入歷史過程中的政治、經濟、文化氛圍中時,就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希望我們一起邁上認識歷史的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