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帥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營造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發展學生的情境思維,從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思考和大膽實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由“厭學”到“樂學”。
一、巧設遞進式的問題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
高中政治課一些理論比較抽象且不容易理解,特別是經濟和哲學,對于此類知識如果直接拋出問題,有可能會遠遠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不知從何說起,最后只能導致課堂的冷場。筆者認為對于教材中,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設置幾個遞進式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扣一環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在一個個小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破解知識。這不僅符合學生由淺到深的認知規律,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
比如,在講《如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時,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
(1)金錢是什么?是天使還是魔鬼?
(2)金錢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3)金錢如何獲取?什么叫取之有道?為什么要取之有道?
(4)金錢應該如何使用?用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要用之有度?
(5)你的零花錢是怎么花的?你如何看待中國過年的“壓歲錢”?
上課時同學們暢所欲言,氣氛十分熱烈,都能圍繞問題展開交流、辯論。最后要求學生將討論中得到的觀點加以歸納整理,并以“金錢”為主題出一期黑板報。
又比如,在《經濟生活》中的《收入分配與公平》這一內容的教學,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掌握本課題中“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識點,筆者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創設了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及當下老百姓收入分配現狀的相關情境,然后根據情境設計了三個問題:
1.我國目前收入分配的現狀是什么?
2.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為什么收入差距如此之大?
3.站在國家的立場上,你認為應如何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實現社會的公平?
提問方式由“是什么”“為什么”到“怎么辦”,邏輯性上層層遞進,由易到難,上一個問題的解決為下一個問題做好鋪墊。第1問“是什么”是對社會現象的認識,學生不難從材料中找到感性的認識。第2問“為什么”上升到找出社會現象背后的原因。第3問“怎么辦”,是根據原因結合現實從國家角度找對策,“學生在遞進式問題的引導下,思維在步步推進,在思考和討論中生成知識,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圖像情境與視頻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抽象、枯燥、嚴肅、單調,如果對學生“滿堂灌”,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而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圖文并茂、化靜為動的特點創設圖像情境和意境,則可增強課堂感情色彩,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在教學《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選擇”這一框題時,針對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可以通過展示視頻或圖片,讓學生辨別,從而自覺選擇健康的,抵制落后的和腐朽的。教師在設計圖片時,可充分利用“電腦算命”“婚事大操大辦”“‘五個一工程優秀精神文化作品”等圖片或視頻,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又比如在講《生活與哲學》第二課第一框“感受文化影響”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中播放“我的中國心”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對于個人精神領域的重要影響。
三、創設"活動型"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體驗不同的角色,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講政治生活《民主決策》時,就當前水價要上漲的社會現實,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次模擬聽證會:首先,確定聽證會的主題——居民供水價格方案。其次,將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扮演供水部門、物價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新聞媒體等各方面角色。再次,模擬聽證會的程序,由各小組推薦代表陳述觀點。最后,由聽證會主持人進行總結,表示決策部門會在充分考慮各方代表建議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供水價格方案。這樣,通過舉辦模擬聽證會,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培養其積極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實際角色演練中,認識到民主決策的重要性,深切感受到關心公共生活的責任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走出課本,走進生活,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認識,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升華,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體驗生活、感悟生活。
又比如在講《政治生活》第二課第一框“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一課時,可以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一次“選舉現場”的模擬,讓學生深刻感受選舉的法定程序以及作為選舉人和被選舉人的一系列權利和義務,并且可以給本次選舉活動所產生的“當選人”及其相應的“職務”應用到以后的教學中去,以增強政治課的趣味性和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總之,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如能恰當、巧妙地創設情境,注重情境的現實性、趣味性、與課本知識的一致性,易于點燃學生心底的興趣之火,變外部說教為內在需求,化枯燥為生動,變沉悶為輕松,化抽象為具體,變平淡為神奇,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勝的效果,從而使高中政治課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