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豐良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一員?,F代的社會不斷發展,需要創新。而傳統學校教育卻壓抑著學生對知識的真誠熱愛,壓抑著學生的好奇心,壓抑著學生的創造思維。所以,今天的信息社會要求創造教育。創造教育是開發人的創造力。在語文、數學教學中已實行創造教育,培養學生審美素質的美術教學中也不例外。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美術課講授內容的時間一般為15分鐘左右,激發學生創造思維就在這段時間。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細心觀察事物
繪畫要靠眼觀,心記,也就是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小學生認識世界的途徑就是用眼看世界,觀察力越強,發現就越敏捷.梁啟超說:“凡科學上的重大發現,都是由于善于觀察.”這說明觀察是培養創造思維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得讓學生參與,這樣比具體描繪生動得多,從而形成表象.形象記憶保持久遠,也會把不同之處牢記下來.如講授二年級的內容《我愛吃的水果》。我拿實物擺放在桌前,分別讓學生指出它們的不同之處。蘋果是圓的,顏色鮮紅;荔枝和蘋果外形象,但體積比較小,皮上還有小疙瘩;芒果是橢圓的,顏色淺黃,尾部還往上翹。在介紹楊桃時,學生發現它的形狀奇特,就細心觀察起來。他們發現楊桃的顏色黃中帶青,有五條棱,但形狀卻說不上來。我便擺出正、側面給他們觀察,他們驚奇地發現:楊桃正面看五角星。從中,學生了解到事物是有正、側面之分的。畫《房子》、《輪船》等,他們就不再畫單薄的方框了,會分出兩個面來繪畫。難度較大的人物畫,由于學生學會了認真觀察,畫出的畫也挺不錯的。這樣,就激發學生的觀察欲望,從而學會思考分析事物之間的不同之處,再用筆、顏色表現出來。所以,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創造思維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觀察力?!?/p>
二、善于捕捉有趣的場景,增強記憶力,豐富幻想
記憶是對過去見過的事物,參與過的活動保存在頭腦里,并能回憶起來。記憶力是創造思維的必要條件,沒有記憶,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成為不可能。著名數學家、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在自傳中說道:“即使有強烈的創造欲望,人們也總要從已有的東西出發來創造。就我而言,最有用的資源質,乃是廣泛的記憶力。”繪畫是一門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科。它先把視點定在景象上,再儲存大腦內,待遇到相關景象時,大腦皮層就會反射以前見過的景象,組成一幕幕畫面,選擇后表達出來,記憶作為基礎,想象的翅膀會更豐滿。比如想象畫《游太空》、《海底漫游》。他們表現出來的是離奇古怪,荒誕不經的形象。人坐在火箭身上,太陽和月亮同時出現;海底里的魚在樓房、汽車中穿梭,人和鯊魚一起玩?!?。這些想象充滿童趣,是來自于現實生活之中,被學生記憶在腦海中,經過豐富的幻想加工,變為與眾不同的創造思維。
三、繪畫時,尊重學生,激發繪畫興趣
創造教育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平等的,不存在命令與服從。教學中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佐者。學生在興趣上都有自己的主張,如果教師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畫,或出示范畫讓學生參照。這就扼殺學生創造思維的嫩芽,致使每個學生的畫都相同,失去了個性。久而久之就對繪畫失去興趣。色彩是繪畫的表現手段之一。有了各種各樣的色彩,我們的世界才顯得多姿多彩。課堂上,尊重學生的選擇,包括色彩。從學生喜好的顏色,我們可以了解他們情緒的好壞。心理學家康定斯坦說:“小學生直接從他們的情緒深處所構造的形式,豈不要比那些希臘式的模仿者的作品更富于創造性嗎?”同樣,我對待學生的作品也是這樣評比的,繪畫的種類有水粉、水彩、蠟筆等。上課時,只要沒限定的繪畫種類,我都是讓學生自主選擇。法國數學家龐卡萊認為:“創造就是選擇?!敝灰寣W生嘗到自主的甜頭,他們釋放出更豐富的想象,挖掘出腦海深處的創造思維,漸漸激發表現的欲望。如教《我的家鄉》時,首先請個別同學講述自己家鄉最美的地方在哪,有什么景物?再請全班同學回憶家鄉的樣子,最后畫下來。表現手法學生自定。結果,每個學生構圖、色彩、繪畫種類都有各自的特點,既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又活躍了創造思維。
總而言之,創造思維使學生對知識不斷探索,對世界充滿好奇心,豐富了個性,誘發創造欲望膨脹,能力不斷得到提高,為以后成為高素質人才打下基礎。所以,要在美術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讓每個學生活躍的創造溪源匯入藝術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