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吳璇
一、研究背景
“魚文化”起源于中國,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和人文內涵,需要不斷地傳承和發展。同時,“魚”的形象活潑自由,實踐形式多樣,符合青少年兒童的興趣觀。單位所在的黑莊戶地區被稱為“金魚之鄉”,擁有多年的金魚文化背景,“魚文化”實踐場所豐富,給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條件。此外,校內受場地、時間、人員的影響,缺乏開展“魚文化”傳承與實踐活動的條件和能力,需要校內外聯合開展活動和研究。
創設豐富的“魚文化”綜合實踐活動,通過親和的魚兒嬉戲等教學,引導少年兒童與魚為友、為伴,認識生命、認識自然,感知人與自然、人與其他生命和諧相處,將“魚文化”知識與學生的思想情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構建具有“魚文化”教育特征的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及課程,創設人文素養培育的和諧環境,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校內外聯合開展中國“魚文化”傳承與實踐的具體措施
(一)統籌教育資源,搭建理論體系
以校外教育機構成員為核心,統籌現有教育資源,規劃項目研究目標、內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傳承中國魚文化教育理論體系。建立“十有”,即有規劃、有人員、有課程、有活動、有競賽、有陣地、有環境、有創新、有成果、有課題。
通過中國“魚文化”傳承項目的開展,培養十余名專業教師,開發“魚文化”實踐活動課程,聯合校內開展“魚文化”特色活動和競賽,建立“魚文化”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金魚”培育基地,出版各種“魚文化”相關指導手冊和文集,申請市級課題。全面、科學的進行“魚文化”傳承教育的深入研究。
(二)深挖“魚文化”教育內涵,開發教育資源
1.梳理魚文化教育內涵,開發知識讀本,推進各項教育開展
中國“魚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涉及面廣博。通過和專家交流,以及閱讀大量專業文獻和書籍,認真梳理出適合中小學生認知的中國魚文化的知識內涵和核心思想,并將這些內容劃分為文化象征、具體表現、文化類別、文化特色、作用與功能、繼承與發展六個模塊,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教育內容、設計補充校內沒有的課程和活動。
2.學生核心素養與魚文化傳承有效融合,創意“五福魚”形象
研究小組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內涵和中國“魚文化”核心思想進行合理的融合貫通,在日常開展課程活動以及陣地建設中,重點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要點、實施途徑以及評價方式。此外,研究團隊本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認識,天地萬物、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基本理念,設計創意出“五福”魚的概念,并聯合學校開展“五福魚”形象征集活動,讓學生來設計、創意自己心中喜歡的“五福”魚形象。“五福”魚是推進核心素養深入落實的手段、途徑和媒介。
3.營造“魚文化”教育氛圍,建設特色教育陣地
深入挖掘自身及社會資源,著力打造符合課程活動、主題教育活動、展演競賽活動的特色教育場地。教學樓內以中國魚文化為主題進行文化建設。每層設有不同魚種的觀賞、喂養水族箱以及特色鮮明的活動室。室外設有金魚觀賞池、垂釣池、魚兒診所、魚品博物館等多處中國魚文化實踐教育場所。營造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為根本的實踐教育資源場地。
(三)依托區域特色和陣地,聯合校內共同研發“魚文化”課程活動,實施“魚文化”傳承教育
1.依據校內學生需求,開發“魚文化”教輔課程
通過在多所學校進行調查、訪談、實踐,將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納入“魚文化”精品教輔課程,組建教師團隊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的“魚文化”教輔活動課程。
校內外聯合實行了學校選單體驗和活動進校園兩種活動模式。兩種模式的建立和實施,為“魚文化”傳承項目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結合校內外特點,開展“魚文化”教育實踐活動
結合校內外特點和項目特色,確定“魚文化”教育實踐活動模式。利用校外教育機構陣地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聯合多所中小學開展的“捕魚節、垂釣大賽、魚樂嘉年華、金魚錦鯉陶藝大賽”等活動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利用地域資源,開辟“魚文化”教育實踐基地
利用地域特色和資源,開辟 “魚文化”教育實踐基地。通過深入走訪黑莊戶鄉周邊“魚文化”特色場所,聯合社會教育資源,成功開發出“金魚市場”“陶藝實踐基地”“學生行知實踐園——運河文化館”三個“魚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學生擁有了更多的實踐機會,“魚文化”傳承項目也得到了廣泛推廣。
三、研究成果對學生發展及校外教育機構建設的促進作用
(一)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綜合提升
在“魚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高。學生通過參與“魚”的不同藝術形式的關聯性學習以及參加“魚文化”綜合實踐活動,加深了對“魚文化”內涵的理解,提高了對中國民俗文化的熱愛,實現人文素養能力、品格全面的提升,形成積極樂觀、和諧健康的人生態度。
(二)促進單位特色優勢項目建設
中心定位“傳承中國魚文化”為單位特色優勢項目。通過開展“魚文化”研究,提升了單位知名度和美譽度。此外,也通過課題研究和課程開發,提升本單位教師科研能力和專業素養,為活動的進一步深入推進、為結合本地區實踐開發其他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奠定基礎。
(三)促進校內外特色實踐活動的開展
傳承“魚文化”教育活動不是校外教育機構單一的項目,借助校內資源,聯合開展研究和實踐。不僅給校外教育機構提供了長期實踐、觀察、研究的基礎,也彌補了校外教育機構人員少、學生流動性大的缺點。同時,該項目也促進校內更好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豐富了校內學生的生活體驗。真正做到了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