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9 月3 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2019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員干部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習近平十分重視黨員干部的斗爭精神,多次進行論述強調。本期為您梳理了習近平關于斗爭精神的部分精彩論述,一起來學習。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
——2019 年9 月3 日,習近平在2019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
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斗爭意志,當嚴峻形勢和斗爭任務擺在面前時,骨頭要硬,敢于出擊,敢戰能勝。
——2019 年9 月3 日,習近平在2019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
我們的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牢牢把握正確斗爭方向,做到在各種重大斗爭考驗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
——2019 年9 月3 日,習近平在2019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
斗爭是一門藝術,要善于斗爭。在各種重大斗爭中,我們要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
——2019 年9 月3 日,習近平在2019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
要根據形勢需要,把握時、度、效,及時調整斗爭策略。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斗爭中爭取團結,在斗爭中謀求合作,在斗爭中爭取共贏。
——2019 年9 月3 日,習近平在2019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
要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根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斗爭起來才有底氣、才有力量。
——2019 年9 月3 日,習近平在2019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
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領導干部不論在哪個崗位、擔任什么職務,都要勇于擔當、攻堅克難,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培養和保持頑強的斗爭精神、堅韌的斗爭意志、高超的斗爭本領。
——2019 年9 月3 日,習近平在2019 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
要增強干事創業敢擔當的本領,準確把握新機構新職能提出的新要求,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守人民立場,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保持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奮斗姿態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實。
——2019 年7 月5 日,習近平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上的講話
開展這次主題教育,就是要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奔著問題去,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堅忍不拔的韌勁堅決予以整治,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堅決斗爭,努力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2019 年5 月31 日,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保持斗爭精神,敢于直面風險挑戰,知重負重、攻堅克難,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2019 年5 月31 日,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湖南臨澧人,1886 年生。從青少年時代起,他目睹清朝政府的腐敗和民族災難的深重,憂國憂民。1904 年春,林伯渠東渡日本,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受革命思潮的影響,加入中國同盟會,在革命實踐中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從此,林伯渠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1920 年8 月,林伯渠經李大釗、陳獨秀介紹加入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為最早的黨員之一。1927 年大革命失敗后,林伯渠參加了南昌起義。1933 年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后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財政部部長,并于1934 年10 月參加長征。
參加長征時,林伯渠已年近半百。長征路上,林伯渠有五件寶:棍、帽、草鞋、糧袋、軍包。他常常說:“行軍帶上五件寶,不怕目的達不到。”每次行軍,林伯渠總是一手提小馬燈,一手拄著那根從瑞金帶來的拐杖,照顧著同志們。紅軍女戰士李堅貞回憶說:“他的小馬燈從來不個人占用,一定要把光亮照著大家。”
1937 年9 月至1949 年,林伯渠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對陜甘寧邊區的鞏固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1937 年起,他多次擔任國共談判的中共代表,后又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積極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林伯渠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1954 年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60 年5月29 日病逝于北京。
林伯渠是中國共產黨德高望重的領導人之一,也是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的楷模。他曾在日記中寫道:一、遵守黨章黨紀。二、戒驕傲自滿。三、必須有系統地進行監督。四、加強馬列思想教育。
1934 年11 月初,部分紅軍隊伍長征經過汝城縣盈洞瑤族鄉新華村。
幾位紅軍戰士受了傷,進入新華村大圳頭組時,就再也走不動了。其中有一位紅軍戰士叫陳志誠,江西人,瘦瘦的,講客家話,說話很爽快。
由于傷勢比較嚴重,陳志誠在老鄉家里休養了很長一段時間。傷口漸漸好轉后,他多次想去追趕紅軍部隊。但是長征出發前,部隊的行軍路線并未明確,加上新華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陳志誠實在無法找到大部隊了。于是,他只能留在村里。
那個時候,村里沒有裁縫。鄉親們縫制衣物,要走上二三十里路去找裁縫。陳志誠告訴大家,長征前,他在紅軍被服廠做技術工作,有一門裁縫手藝。于是,他便給房東家和村里的群眾縫制衣服。
因為技藝精湛,久而久之,周邊慕名而來請紅軍老陳幫忙縫制衣服和學裁縫技術的群眾越來越多。當時,老陳主要做的是對襟便衣、打折褲、長衫、壽衣,還有布紐扣。
徒弟越來越多,老陳的名氣也越來越大。當地不少女孩子都對他動了心。有人主動上門說媒、提親。可老陳總是說:“我年紀太大,不妥,不妥。”
之后,老陳就一直單身,直到1965 年去世。老陳去世后,村里給他配了一副大棺材。晚上,大家點起松枝、蠟燭等,都來給老陳送行。
村里的老人們說,老陳被安葬在村里的埂頭芋頭垅。青山疊嶂,忠骨無聲。每到清明,村里人都會自發前去老陳的墓前祭掃,紀念這位將自己的一身技藝全部傳授給村民的紅軍裁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