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國華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轉變作風不懈怠。脫貧攻堅任務能否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脫貧攻堅需要干部轉變作風,其他工作也是如此。而且,轉變作風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轉變作風,是干部終生“必修課”,需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才能取得扎實效果。然而,一些干部干工作、做事情不想扎扎實實打基礎,只想一門心思“走捷徑”,吃不了苦、受不了累,還想摘碩果、撈好處、撿便宜;有的同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還有的干部上班遲到早退、工作不在狀態,等等。轉變作風,哪怕有半點松懈懶散、絲毫怠慢不敬,很可能都會出現“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結果。預防和克服這些問題,關鍵是要從思想、工作和要求上持續轉變作風,永不停滯、永不懈怠,鍥而不舍地抓下去。
從工作上看,轉變作風不懈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然而,一些干部常常把作風問題誤認為是抽象的、空洞的,往往把作風與業務工作割裂開來,單純就工作說工作,就作風說作風,甚至視作風為兒戲。比如:有的干部辦事拖沓敷衍、懶政庸政怠政,把責任往上推;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將責任下移,“履責”變“推責”;有的干部知情不報、聽之任之,態度漠然等。因此,轉變作風,不能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而是要以具體業務工作為抓手,持續扎緊制度的籠子,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加強檢查監督,發現問題立即整改,才能通過治標達到治本的目的。
從思想上看,轉變作風不懈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總開關’問題沒有解決好,這樣那樣的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一些干部常常把工作作風上的問題歸結為細枝末節的小事,而不認為是“總開關”出了問題。有的干部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表態多調門高,但行動少落實差,虛多實少,滿足于“輪流圈閱”“層層轉發”“會議落實”;有的領導深入基層調研,打造“經典調研線路”, 無論什么調研主題,去的是同一條路線、訪的是同一批對象、聽的是同一套說辭,搞“大伙演、領導看”的走秀式調研;有的部門奉行“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的“新衙門作風”,將以前的“管卡壓”變成現在的“推繞拖”等。究其原因,都能從思想上找到癥結,都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關。所以,只有在思想根源上正本固元,在重點難點上猛藥除疴,在責任落實上動真碰硬,在源頭治理上防患未然,才能真正做到轉變作風不懈怠。
從要求上看,轉變作風不懈怠。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許,有的同志認為制度太多,規定太細,落實起來很難;還有的干部感覺,提要求、講任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實,這不是規章制度太多太細,而是工作作風出了問題。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人最講認真。一些復雜工作都需要遵守基本操作規程,照章辦事,而不能心存半點僥幸,也不能有絲毫馬虎大意,需要認真認真再認真、細致細致再細致,才能圓滿完成。很多日常工作,有時可能并不需要太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關鍵是看有沒有抓細抓實的過硬作風。只要加強作風養成,刻苦鉆研,攻堅克難,科學統籌、合理安排,一項一項抓落實,一錘接著一錘敲,即使再難啃的“硬骨頭”、再頑固的“老大難”也會迎刃而解。相反,作風漂浮,凈搞一些華而不實的“假把戲”,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只圖對上“交差”、不圖對下“交待”,即使再簡單的工作都很難干好。所以,只有做到轉變作風不懈怠,才能做到遵守制度不越規,不碰底線,不踩紅線,而且還會自覺履職盡責,精益求精,既能避免“小問題”,還能克服“老大難”。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習近平總書記曾就查擺和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轉變作風,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持續努力、久久為功,沒有半點松懈,才能啃下一塊塊“硬骨頭”,取得扎扎實實效果,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