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信息工程分院 李英玉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呂鑫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在計算機專業中,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學習的必修課。本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編程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作為一門基本的計算機語言,良好的C語言掌握對學習其他編程語言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因為C語言知識點較多,覆蓋面廣,內容難度差異較大,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十分困難。
學生在缺少計算機語言基礎的狀況下學習C 語言編程,其課堂中的理論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但因為C 語言程序設計學習中,內容較多,知識抽象,學生學習極為困難。盲目傳授理論知識,過多、過精、過深的教學方式,不但教學效果不夠好,而且會造成學生心理出現畏懼。此外,“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輔助作用”的單一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在大部分學校中,C 語言實驗課的教學方法都是教師出題,學生在計算機上編寫代碼完成實驗。站在表面的角度來看,這種方式極為合理。但是進行深入了解我們可以發展,這種形式就相當于學生的課后作業。單調乏味,并且缺少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指導。并且會帶給人們一種實驗是理論課程的補充思想,導致實驗課程的重要作用被忽視。
對于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采用閉卷筆試的形式,其中包含了多項選擇題、判斷題、閱讀題和程序設計題。根據對以往的試卷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考試內容基本滿足大綱的教學需求,并且學生考核的成就也符合正態分布。但是這種評價方式并沒有對實踐考核進行考慮,造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學生認為只要通過理論性的考試就行,對于實驗學生并不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阻礙;(2)不能良好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3)對學生以后的課程學習具有不利影響。
任務驅動教學屬于創新的培養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任務驅動、教師主導、學生為本”。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說,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并且創新了“教以學為本,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合作,探索創新”的自主學習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受歡迎的教學模式,它能良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設計中,主要包含了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模式設計,其具體流程如下圖。
當前,對于混合式教學模式還沒有一個完整而科學的定義,只要可以最大程度的應用互聯網,調動學生想象力的教學方法就都屬于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教學結合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優點以及電子學習的優點。教師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啟發和監控的主導作用,而且要最大程度展示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積極和創造的性質。
任務驅動模式與混合教學模式的相互結合主要是將理論與實驗的教學相結合為基礎的。即為:理論教學是緊密圍繞實驗教學進行的,并非實驗是理論教學的補充。理論教學是學習的根本,是重要的前提,實驗教學是學生學習的立足點。想要理論與實驗的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就必須通過任務驅動,這樣混合模式才可以得到良好的落實。面對這種教學方式,在教學環節中提出了“任務-學習-任務”的分層教學方法,其過程如圖3 所示。
在開展課程教育的過程中使用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能夠讓課堂更加的生動。教師在課后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任務的劃分,并讓學生在網絡中實現課程中學習的有關練習,此外,教師應該在網上開展答題和交流,并利用網絡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課件以及案例,學生如果看見優質的教學視頻也能夠在網絡中進行共享,不斷優化學習的資源。
《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專業中極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并且也是《數據結構》、《數據庫》、《操作系統》等必修課程的內容。學生對編程的熟練度將會對以后這些課程的學習造成直接影響。因此,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在計算機專業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學生不但要學會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理論以及編程思想、方法和常用算法,而且還要對自身的抽象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