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梅 林忠蓮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實驗幼兒園
2016年1月,教育部發布新的《幼兒園規程》,規程中明確提出:幼兒園需面向幼兒家長提供科學育兒指導。近年來,全椒縣實驗幼兒園依據《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精神,為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開展了大量的學前教育宣傳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旨在落實《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的相關目標任務,彰顯全椒縣實驗幼兒園“凝心呵護,與幼兒踏歌相伴;聚力創新,與家長攜夢同行”的辦園宗旨,建構滿足家長和幼兒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目前,全椒縣實驗幼兒園在引導、強化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營造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等工作方面初見成效。
全椒縣實驗幼兒園始終把幼兒和家長的需求作為“家園共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確立“家園共育”工作目標,創新家庭教育指導方式,為家長提供多元化、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
1.將“家園共育”指導服務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任務,納入幼兒園每學期主要工作安排,并納入幼兒園常規工作管理。
2.正確引導家庭教育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幼兒園優勢,宣傳家庭教育正確理念和知識,宣傳優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導家長重視和支持“家園共育”,實現高品質的親子陪伴。
3.梳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如何實現高質量的親情陪伴、幼兒問題行為的糾正、親情缺失造成的問題分析、隔代教育有無影響、爸爸教育的不同、如何引導孩子以正確的行為方式交往等急需解決的問題來引領家長反思,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育兒指導。
4.積極拓展“家園共育”活動載體。圍繞“家園共育”核心內容,開展“家園共育”服務指導。
(1)依托傳統節日開展“家園共育” 親子活動,讓傳統美德和良好家風成為生活方式和生活常態。
(2)依托游戲活動開展“家園共育”親子陪伴活動,讓家長珍視游戲對于幼兒成長發展的獨特價值。
(3)依托戶外活動開展“家園共育”活動,引導家長注重培養幼兒的優良品質、健康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不斷強化活動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擴大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打造使家長和幼兒切實受益的大型活動。
(4)依據教科研活動開展“家園共育”活動,將“家園共育”工作納入課程計劃,開展課題項目研究,科學、規范指導服務。
(5)依托每年的“學前教育宣傳月”“六一兒童節”“冬季趣味運動會” 等幼兒園大型活動,開展全體家長和幼兒參與的“家園共育”親子活動。
(6)定期向廣大家長和幼兒推薦優秀圖書,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讀書活動,加強親子閱讀研究與指導,倡導廣大家庭多讀書、讀好書,讓家長和幼兒養成閱讀習慣。
全椒縣實驗幼兒園遵循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珍視幼兒游戲的獨特價值。注重“家園共育”的觀念、內容和手段,充分發揮幼兒園引導和家長主體作用,系統科學地幫助幼兒成長。
1.分批、分班級召開家長培訓會,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家長了解幼兒發展的關鍵期和家長陪伴的意義,提升家長親子陪伴的時間感和緊迫感,轉變家長觀念。
2.引導家長收看“學前在線”的“專家直播”,學習如何高品質地陪伴幼兒,提升家長科學育兒的水平。利用信息平臺組織家長交流、討論,分享各自的心得體會。
3.開展“親子”主題的教科研活動。
(1)引導不同年齡段的教研組討論,如何設計不同年齡段的親子活動,并設計不同教研組的親子活動主題方案。
(2)提交教研組親子活動主題方案,分組進行分析,親子活動主題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是否符合幼兒園課程內容要求,是否能夠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探究能力、閱讀能力、動手能力等,是否有利于對“隔代教育”“爸爸教育”“家庭關系建設”等方面的問題解決,從而促進家長和孩子的互動,有利于幼兒經驗和能力的提升。根據教研組討論結果,修改、調整親子活動主題方案。
(3)根據教研活動的修改調整結果,篩選出適宜的親子活動方案,教研組再集體討論、修改、完善。
(4)組織開展園本的親子活動,支持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并同時拍攝視頻資料留作教研分析。
(5)分析、總結親子活動主題設計、組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形成經驗總結和反思材料。
通過“家園共育”指導服務,進一步強化家長的監護主體責任,引導家長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幫助家長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時時處處用正確行動、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教育引導孩子。
1.鼓勵家長開展親子陪伴活動,實現每天10分鐘的高效陪伴,教師及時給出專業的建議與指導。
2.安排家庭“親子游戲”,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共同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
3.利用信息平臺及時與家長交流反饋幼兒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發布園所動態和班級動態。
4.設立“家園面對面”專欄,在專欄中設立“心心橋”“活動分題網”“溫馨小貼士”“我與孩子一起飛”等欄目。“心心橋”是幼兒園與家長聯系的窗口,設立這個欄目的目的是在這個窗口中我們向家長提出配合主題活動的一些要求,例如配合主題活動家長需要做的事,帶的材料等等。“活動分題網”是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向家長展示我們各年齡段幼兒的親子活動內容,分析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和發展規律以及各年齡段親子活動的目標。“溫馨小貼士”是科學育兒內容。“我與孩子一起飛”版塊設有“誰最棒”“大家都來學”“小小意見箱”。其中“誰最棒”是表揚家園共育過程中配合工作做得好的家長,在這里會有一些表揚信,家長作業做得好的作業展等等。“大家都來學”是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方法、多元智能的解釋、課題的說明等等。“小小意見箱”是展示家長和我們之間相互的建議或意見。
5.設立“家園共育”成功展示區。每班開設專欄,以圖文形式展示家園共育親子活動、親子陪伴的精彩瞬間;設立寶貝星星榜,帶動孩子和家長積極性,從而使家園配合更加通暢;定期展示“家園共育”親子制作作品等。
全椒縣實驗幼兒園通過“家園共育”工作的實施,積極拓展信息服務陣地,實現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資源共享。樹立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意識,突出“共”和“育”的實際成效,促進“家園共育” 工作的持續發展,讓幼兒成為真正的受益者。
1.定期開展家長培訓,強化家長科學育兒理念,增強家長的時間感、緊迫感,準確把握幼兒3-6歲發展的關鍵期,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2.持續開展親子活動。利用信息平臺資源,有序開展親子活動,并結合我園課程建設內容,將親子活動常態化。
3.分批、分年度開展教師培訓,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培訓,提高園所家庭教育指導水平。
4.開展教科研活動,與家長共同探索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其他問題和解決途徑。形成社會主導、幼兒園引導、家長主責的良好“家園共育”新氣象 。
5.開放教學,讓家長廣泛參與幼兒的教育教學活動;搭建平臺,鼓勵支持家長總結親子活動過程中的感悟,撰寫心得體會,進行交流和分享。
“家園共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發展的、與時俱進的工作,有針對性地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不僅是幼兒園的任務,更是我們老師的社會責任。如何有效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營造有利于幼兒成長的家庭環境,“家園共育”工作如何與幼兒園課程內容深度融合,都是我們將要不斷探究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