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


整個生鮮零售是塊大蛋糕,引得眾多玩家磨刀霍霍。如:被視為阿里新零售的“一號工程”的盒馬鮮生、騰訊系最核心的“生鮮賽道”成員一一每日優鮮、京東到家、多點等,它們正迎來一場大決戰。
據第三方咨詢機構艾瑞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生鮮電商市場已經逼近千萬體量,在起伏中前進,且用戶粘性愈發穩定,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將是大勢所趨,平穩過渡線下是當下生鮮發展的關鍵。
而在諸多玩家中,今年6月份,每日優鮮使用次數同比明顯上漲,超過了幾大競爭對手。其中,今年618期間,每日優鮮APP同比增長30. 9%。
無獨有偶,近期,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也顯示,生鮮電商行業的頭部效應愈發明顯,每日優鮮在月活、用戶黏性兩方面均居于行業首位,并與第二梯隊拉開較大差距。
現實中,在今年經濟環境不好的大背景下,整個零售領域都受到影響,為何每日優鮮能逆勢飆漲?答案就是:它找到了兩大增長新引擎。
1、全品類策略+前置倉升級:搶占最后一公里先機
先當其沖,每日優鮮的第一增長引擎就是立足其本身,對其前置倉模式的優化升級。
現實中,整個生鮮零售領域呈現出多種模式,前置倉幾乎成為生鮮行業標配,具體有菜店前置倉、水果前置倉,而每日優鮮則走的是“超市前置倉“模式。每日優鮮的雄心并不滿足于只做生鮮電商,而要做基于生鮮的全品類拓展,成為線上綜合超市。
所謂的前置倉,就是通過前置供應鏈,將其開設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輻射周邊1-3公里區域的“倉庫”。因為足夠貼近用戶,能實現用戶下單后1小時送達。
在筆者看來,每日優鮮的“超市前置倉”成為一種最優解,成功搶占“最后一公里”先機。
早在2015年,每日優鮮便試水前置倉,降低了冷鏈物流成本,緩解生鮮電商在過去履約成本居高不下的難題。深耕前置倉4年之后,今年,每日優鮮升級了前置倉,并發力全品類,給了用戶更豐富的選擇,滿足了一站式購齊的需求,增加了用戶粘性。
據了解,升級后的每日優鮮2.0版前置倉內劃分了冷藏、冷凍、常溫、餐食、小紅杯、活鮮等區域,用以存放有不同保鮮要求的商品。當倉內接到用戶訂單后,分揀員會用帶有庫位系統的掃碼槍迅速找齊商品并打包,再交由配送員完成配送。商品從接單到出庫往往只需幾分鐘。
目前,每日優鮮已經在全國擁有1500多個前置倉,覆蓋近20個城市。
可以說,前置倉則會是推動生鮮線上化的主體業態,如果說傳統商超是生鮮消費的1.0時代,倉店一體是2.0時代,每日優鮮則是在通過2.0版前置倉探索生鮮消費的3.0時代。
在升級前置倉的同時,每日優鮮擴品充項,就能令前置倉承載更多品類和服務,盡可能多地滿足用戶在社區三公里內的全品類零售需求。
最終,每日優鮮這種全品類戰略下的升級版的“超市前置倉”成為生鮮行業的一種最優解,并充當了增長的新引擎。
2、新引擎:社交裂變的力量
每日優鮮找到的另一個增長新引擎就是:借助騰訊的力量,與騰訊智慧零售合作,通過社交裂變來進行低成本獲客。
2019年6月,每日優鮮與騰訊智慧零售“牽手”,依托騰訊智慧零售“全觸點零售”的能力支持,每日優鮮啟動“智慧營銷”、“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三位一體的“智鮮千億計劃”,定下了要在2021年發展成為規模達1000億的生鮮零售商的目標。
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大關鍵點:
其一,每日優鮮借助騰訊的會員體系、社交裂變獲客,提升效率; 其二,通過來自騰訊的消費大數據,來進行前置倉3000個SKU的精準選品,同時還會通過智能算法,實現“千倉千面”的補貨,提高銷售額的同時降低損耗; 其三,通過騰訊的微信公眾號、社群、朋友圈等不同觸點去觸達用戶,然后圍繞著這些數據形成一個閉環,從而形成一個私域流量池。最終,通過對線上、線下多觸點的用戶精細化、智慧化運營,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生鮮購物體驗,并增加用戶粘性。
此外,從艾瑞最新報告可以看出,小程序已經成為生鮮電商增長的新動力,而每日優鮮以1500多萬的月活設備數領跑生鮮電商小程序。這背后是每日優鮮與騰訊智慧零售的合作在小程序上的發力的結果。
據騰訊智慧零售戰略合作部副總經理田江雪介紹,騰訊智慧零售的全觸點運營幫助每日優鮮小程序GMV環比提升近400%,獲客成本下降了30%,新客轉化率增長112%,經營效率顯著提升。
自此,借助騰訊的力量,每日優鮮實現了生鮮零售新增量的謀局??梢哉f,騰訊智慧零售為每日優鮮的發展進一步加碼,成為后者的又一個增長引擎;
3、前方可期:未來的機會
實際上,整個生鮮零售領域死傷眾多,大坑不斷。從上游的供貨、產品質量把控、選品到物流、營銷、運營、管理等,整個鏈條非常復雜。生鮮商品難以保存,運輸損耗率達20%,物流成本高居不下,以至于凈利潤率大大被削減。如果客單價低,扣除產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流通損耗后,基本沒有利潤。
對此,每日優鮮采取前置倉模式,再借助騰訊的力量,就能實現人貨場的融合,有效化解這些頑疾。
值得一提的是,生鮮的用戶群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過去十幾年生鮮電商市場一直難以打開,一大主因就是企業離熟悉互聯網的80、90后太遠,他們當時還未成家立業,不擁有“買菜決策權”。但到2025年,購買生鮮的人群中,80、90后等互聯網屬性人群將占據市場存量的一半,00后則會形成100%的用戶增量。這意味著生鮮電商市場將迎來大爆發。
這些對每日優鮮的明天無疑是一種“天時地利”的利好。
有了天時地利,此番,又找到了增長新引擎,這將推動每日優鮮下一階段的發展,并助力它畫出新增長曲線。而且,這也將為每日優鮮構筑起更為廣闊疆域內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拓寬其護城河。
在我看來,作為生鮮平臺領頭羊,每日優鮮需要收入和利潤,更需要增長的新引擎。特別是,眼下的電商乃至整個零售行業正到了一個天花板,增長空間不斷縮小,這時候必須重新進化。從這點來看,每日優鮮找到新增長引擎,意義重大,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生鮮決戰的殺手锏,
前方可期。當下的每日優鮮,風華正茂,正待揮斥方道、加速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