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魁英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科,實驗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新課改持續推進的當下,一線教師合理優化實驗教學,以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以下,根據教學體會和思考簡要談幾點新形勢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原則,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原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科,實驗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愈來愈成為擺在一線教師面前的迫切任務,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則是任務的核心。
一、注重探究實驗教學,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化學教材設計以“培養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為總目標,以“化學概念和規律”為載體,以“科學探究”為主線,不僅特別強調了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對探究活動教學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思路。以筆者所使用的魯科版高中化學教材為例,新一輪課改后的教材更加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也就是使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發展探究思維和探究能力。具體表現在幾乎每一節課開頭都設置有“聯想·質疑”欄目,以引出問題,對本節知識的呈現起一種提綱挈領式的作用,而知識呈現過程中合理穿插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交流與研討等多種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欄目,便于學生思維的展開。其中,尤其是欄目所包含的探究性實驗,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避免傳統課堂中經常出現的“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或“老師做實驗,學生看實驗”的情況,積極為學生提供實驗條件,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獲得深刻體驗,從而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二、重視實驗基本操作,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
綜合實驗素養以實驗基本技能為基礎,新形勢下的實驗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對此,教師應特別重視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等各類實驗的實際操作,并指導學生多動手操作,在強化相關知識點教學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基礎實驗技能。因為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是始終貫穿于這些實驗中的,它們是培養學生實驗基礎能力的主要陣地和必由途徑。例如滴管的使用這項基本實驗技能,為了使學生能夠切實地理解和掌握,筆者在學生首次接觸實物時先闡明了滴管的結構、原理、功能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然后反復訓練(包括吸液、擠液、懸空放置、滴入容器以及放置和洗滌),在強調注意事項時,則啟發學生思考:(1)為何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擠捏膠頭?(2)為何滴管不能深入試管或接觸燒杯壁?(3)為何滴管不能橫放或倒拿?等等。總之要在講清“應如何完成基本操作”的同時講清“為何這樣操作”,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第一次系統講授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滴管的使用,以后每次進行實驗時再注意多加強調,經過一段時間的潛移默化,學生自然就能熟練掌握該項基本技能。這里舉的只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由此及彼,推而廣之,其他的一些實驗技能也都可采取類似方式,久而久之,學生的實驗基礎能力及科學態度也就自然得以養成。
三、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實驗教學效率
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新課標的另一顯著特點。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其與教育教學領域的融合日益深入。除了最早進入中小學校園的多媒體投影技術外,電子白板、交互式觸控一體機等先進換代技術在當前亦開始進入很多地區的校園課堂中,此外一些特色功能軟件的使用也日漸平凡,如現在高中理科教學中頗為常見的制圖工具幾何畫板,可以實現手機與電腦同屏操作的授課助手軟件等,這些也都屬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常見應用載體。作為一線教師應結合本校及本班實際情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東風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以最為普通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來說,高中化學中很多知識理論性和抽象性很強,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優勢無疑更能充分發揮,如一些反應過程、化合物復雜構型以及一些演示實驗等,都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加以清晰、細致的展示和講解。另外,化學課上經常需要對一些內容進行拓展,多媒體技術擁有網絡這個廣大的信息源,無疑更能帶來巨大便利。總而言之,在當今時代,信息技術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有力工具,教師要注重在教學設計中合理融入技術因素,以此最大化提升實驗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探討了三點新形勢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原則,即注重探究實驗教學,培養科學探究能力;重視實驗基本操作,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實驗教學效率。事實上,新形勢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是一個兼具深度和廣度的課題,需要一線教師結合教學實踐積極探索和思考,本文拋磚引玉,尚盼與同仁多加交流。
參考文獻:
[1]譚茂寧.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4):9.
[2]楊小波.多媒體在高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7):131.
[3]蘇彥平.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7):145.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