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對鄉村發展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是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作為振興鄉村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鄉村教育,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只有鄉村教育獲得全面發展,才能為鄉村振興戰略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才能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對于廣大鄉村來說,教育具有傳播知識、塑造文明新風的獨特作用,建設好農村學校,是農村地區文脈傳承和延續的重要標志。為此,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農村教育,把包括公共教育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提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大力發展鄉村教育,要認真落實好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統籌規劃布局農村基礎教育學校,保障學生就近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科學推進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提升鄉村教育質量,實現縣域校際資源均衡配置。要下大力氣解決鄉村教育存在的優質教育資源緊缺、教育質量亟待提高等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著力改變鄉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現狀,逐步縮小城鄉差距,讓教育服務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近年來,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深入推進,我國鄉村教育獲得長足發展,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學校成為當地最美的地方”“校舍成為當地最美的建筑”為廣大群眾口口傳揚。但是,在城鄉教育“硬件均衡”之后,“軟件差距”日益凸顯出來,學校管理、師資水平、文化建設等方面仍然是鄉村教育發展的短板,由此導致城鄉教育質量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日益突出。為此,必須高度重視提升廣大農村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用高質量的教育有效促進鄉村振興。
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擁有自然資源豐富、運動場所廣闊、民族文化濃厚等不可替代的優勢。要將這些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辦學軟實力,就必須秉承“跳出鄉村辦教育、城鄉融合謀發展”的思路,注重挖掘本土特色資源,凝練辦學特色,注重制度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課堂育人,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和鄉村教育科研,推動人才培養從片面追求升學率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轉變,多措并舉提升農村學校辦學內涵,構建既具有鄉村氣息又有城市品質的現代化農村學校。
提高鄉村教育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必須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隊伍。要繼續實施好國家提出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不斷改善鄉村教師教學條件、落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政策,為鄉村教師在工作、生活方面創造更加優良的環境,讓他們擁有更多歸屬感、獲得感。要在鄉村教師隊伍“增量”的基礎上,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提升專業技能和塑造高尚師德上來,建立農村教師培養長效機制,力求培養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名師、名校長和學科帶頭人,全面提升鄉村教育發展水平。
鄉村教育是教育的“神經末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廣大農村的全面振興,離不開鄉村教育的全面振興。可以說,振興鄉村教育也是一場“拔窮根”攻堅戰,只有瞄準阻礙鄉村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才能從根源上切除“病灶”,把鄉村教育真正辦出特色和水平,從而有力地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助力廣大農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