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高二我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很快,我在班里進行了一次摸底測試。考試結束后,一張答卷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這張答卷的作文部分只寫了三個字——“我很牛”。這個很“牛”的學生就是小明。
我倒是想見識一下他到底有多“牛”。于是,我徑直走到他的座位旁邊,只見他面不改色,正專注地折紙。“你在做手工嗎?”我問。他不出聲,手也沒停過。見他如此專注,我原本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下午,我再次來到小明的座位旁。這時他的桌面擺放著一支小小的機械臂。“我可以看一下嗎?”我試探著問。他依然專注地擺弄著手里的紙,頭也不抬,輕輕地“嗯”了一聲。于是我輕輕拿起這支機械臂,發現這支臂的關節居然還可以360度旋轉!我當時就震驚了,開始覺得他有點“牛”了。
在之后的幾天時間里,我一直關注著小明的手工進度:第二天,機械臂的末端多了機械手掌,五個手指纖細有力;第三天,機器人的軀體成型了,機械骨骼線條硬朗;第四天,機器人的頭顱神氣地昂著;第五天,機器人的身體噴上了銀色的漆。
我驚嘆于小明超強的動手能力,忍不住夸贊道:“小明,你太厲害了吧!可以再做一個送給老師嗎?”
他露出得意的神情,猶豫了一會兒,然后雙手端起機器人遞給我,說:“老師,這個就送給你吧!”
“謝謝你!小明,你有一雙巧手!”我又忍不住對他夸贊一番。“除了機器人,你還會做什么?”
“自行車、摩托車、小汽車、大卡車,古代建筑物等,我都能做。”他的語氣中透露著一絲驕傲。
我打心底對他刮目相看了。可就是這么一個有創意、肯鉆研的人,怎么就不喜歡寫作文呢?我思量著,可能是沒找到寫作文的方法。我想可以試著從他感興趣的手工入手,引導他寫作文。
這天,我在課上布置了以“階梯”為話題的作文寫作任務。在巡堂過程中,我發現小明沒有動筆,只是對著本子發呆。我知道,作文又難住他了。
“階梯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我輕聲問。
“樓梯吧。”小明回答。
“樓梯是我們上樓的構件,你想想,你在做一輛自行車時,車把、車輪能動嗎?”我問。
“我現在做的自行車,車把可以左右轉,車輪和腳踏也可以轉動。”小明說。
“你是憑空做出來的嗎?”我繼續問。
“不是不是,我從小就學會了組裝自行車,我知道各個部位的結構,我就是按照這個來做的。”小明說。
“很好,按這個來說,觀察就是你做手工的‘階梯呀!”我說。
在我的點撥下,小明似乎有所領悟,他拿起筆開始寫作文了。
寫完后,我一看,作文的內容是有了。“那怎樣才能表現‘階梯的中心思想呢?”我再次發問。
“沒有細心觀察、認真鉆研,就做不出好手工……老師這樣可以嗎?”小明說。
“對,就是這樣。來,我們看看在哪個段落可以把這些語句加進去?”我繼續指導他。
……
經過這次指導后,小明似乎找到了寫作的感覺。他激動地說:“老師,我開始對寫作感興趣了,開始期待下一次作文了!”
我心中竊喜,其實,不只是小明,我何嘗不期待呢?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