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娥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生要背誦古今優秀詩文共160篇(段),其中以古詩為主。足見小學階段古詩學習、積累的重要性。古詩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合理巧妙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提高古詩教學的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關鍵詞:多媒體;古詩詞;課堂教學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它以其凝練的語言、深遠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古詩教學的資源,為古詩教學注入了新鮮活力。合理巧妙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提高古詩教學的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本次課題研究體驗,談談在小學古詩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
一、巧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走近古詩詞
多媒體課件以其“聲、形、色”的優勢,能夠呈現出直觀化、形象化的詩的情境,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無形中拉近了學生與古詩詞的距離,使學生能夠“入境始與親”。
如我在執教《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時,以一曲輕柔舒緩而又意境綿長的《長亭送別》開課,一下子把學生拉進了古詩的情境中,確立了全詩“送別”的感情基調。聽罷,又問學生:“聽的時候心中有沒有濺起幾朵感情的浪花,想起幾首送別的古詩來?”學生由此及彼,很自然地說出了《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賦得古原草送別》等一系列關于送別的詩句。接著我又總結出“送別詩”是古人經常歌詠的題材,順勢引入本首詩的學習。導入過程如行云流水,簡潔而不簡單。
二、巧用多媒體指導朗讀,感受韻律
古詩講究平仄、押韻,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著音樂的美感。因此學習古詩詞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音樂引導學生反復入情入境誦讀,讀出詩詞的節奏和韻味。如在教學《所見》時,學生初讀古詩以后,教師開始播放一段動畫:兒童清脆的歌聲由遠及近地傳來,一片茂密的樹林中,一個牧童正騎著黃牛慢慢地走來……同時屏幕上出現以樹林為背景的古詩全文,并隨著范讀的開始,詩中相應地出現停頓符號:“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睂W生在優美的范讀的引領下,情不自禁地跟著朗讀,不知不覺地習得朗讀古詩的方法。同時,在練習讀詩的節奏時,配以與古詩情境相匹配的音樂,不僅達到了反復誦讀的目的,同時又避免了學生讀得枯燥乏味。
三、巧用多媒體激發想象,突破難點
古詩中常常有一些難理解的地方,有的是字詞,有的是特定的文化背景等,這些難點往往成了學生理解古詩的瓶頸。借助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從而達到對全詩的理解。同年級一位老師在執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在引導學生理解“煙花三月”這個詞語的時候,這位老師用音樂與想象相結合的方式很好地突破了這一難點。這個教學片段是這樣的:
師:“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煙花三月的世界,我們在音樂聲中想象一下?!辈シ乓魳?,生閉上眼睛想象。伴隨著音樂,師一邊用語言描述:“晚春時節,鮮花盛開,花的顏色,花的種類,花的香味,還有花上的露珠,還有……還有……”學生睜開眼睛,把自己看到的畫面用不同的詞語、不同的詩句表達出來,果真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煙花三月的世界。”這樣的設計不僅突破了理解的難點,同時踐行了“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的教學理念。
四、巧用多媒體品味詩境,感悟詩情
古詩多具有畫面美、音韻美、意境美等特點,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獲得人文素養的珍貴寶藏。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古詩的意境,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詩仙李白曾經來到江西的廬山,被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的氣勢深深震撼,胸中勃發出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于是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望廬山瀑布》。可見這首詩是詩人有感而發的產物。要引導學生理解詩的磅礴大氣,以及詩人由此生出的情感,必須要讓學生進入到詩的情境中。于是在教學這首詩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再現了廬山瀑布的“真面目”:“在一輪紅日的照耀下,廬山香爐峰緩緩升起團團云霧,在青山掩映間,一條長長地瀑布傾瀉直下,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這樣把學生帶入了詩中的畫面、詩中的情境,把古詩中“生紫煙”“掛前川”“三千尺”“落九天”等精練、難理解的詞語也直觀化、形象化了。學生在欣賞廬山飛瀑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自然而然地生出與詩人李白同樣的情感,達到了“共通詩中情”的教學效果。
五、巧用多媒體引導思考,體悟古詩詞哲理美
小學階段的一系列古詩詞也富含哲理。像《賦得古原草送別》《登鸛雀樓》《題西林壁》等詩能使學生受到哲理的啟迪。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首寫景詩的哲理蘊含于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中。教學時,我將事先下載的廬山照片從正面、側面、遠處、近處、高處、低處不同的角度演示給學生看,并適時引導點撥,經過思考,學生有所感悟:看廬山會有不同感覺,是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啊!意在說明,如果對復雜事物不做深入的調查,就往往容易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
總之,在古詩教學中,恰當、適量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與熱情,為古詩詞教學增光添色。但多媒體課件絕不能取代學生對文字本身的閱讀和感悟,多媒體課件用于輔助教學,它的作用是“錦上添花”,而絕不是“喧賓奪主”。適時恰當巧妙地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將會對古詩教學發揮不可低估的作用。
參考文獻:
崔增亮.小學古詩教學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