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榮花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高中教育階段,物理是最難的一門學科。而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就需要把自主探究模式運用其中。因此,主要分析了自主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構想與具體實施。
關鍵詞:實踐效果;實驗習慣;實驗情境;學習意識
在現在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高中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識外,還要提高自身的實驗能力。但從目前來看,這一教學情況并不樂觀,老師并沒有把自主探究模式的優勢發揮在實驗教學中。為此,這就需要在新課程下對自主探究模式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構想,從而為物理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新課程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際情況與自主探究模式的優勢
在進行課改之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一直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老師根據教材內容進行知識的講解,然后展開一些案例分析,在實驗教學上也都是拿一些簡單的器材進行講解,對于實驗過程和結果并沒有多加解釋。這樣的情況不僅讓高中生無法感受到物理實驗的魅力,同時還阻礙了物理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同學們得不到良好的實驗訓練,繼而在動手和實踐能力方面就有所缺失,使得物理教學的目的無法真正達到。
自主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運用,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教學存在的漏洞,這對高中物理教學有著莫大的幫助。而這種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第一,自主探究模式可以充分調動高中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他們能夠從傳統的被動身份轉為主動求知,從而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第二,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動手能力,有效改變傳統動手能力較弱的情形,同時還能激發他們對物理的興趣。第三,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這對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第四,可以改善教學環境和模式,老師也會變成更好的引導者。
二、新課程下自主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構想與實施
1.自主探究模式的構想
(1)自主探究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在該模式的影響下,高中生可以更加獨立地去預習、探究和操作。而老師也要給他們創設良好的實驗情境,讓他們能夠在這樣的氛圍中放松下來,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更好地進行實驗,從而來強化他們學習物理的自主意識。
(2)高中生在自主意識的影響下,可以深入物理探究,這就突出了實驗的真正地位。與此同時,高中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還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動手和實驗能力,并讓他們對物理實驗更有信心,激發實驗熱情,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從而共同協作,有質量地完成實驗任務[1]。
2.自主探究模式的實施
(1)強化探究意識:在新課程的影響下,要想把自主探究模式應用于物理實驗中,就需要讓高中生鞏固物理基礎知識。因此,老師應該多加鼓勵學生全面掌握物理教材內容,深入物理知識,然后把自主探究模式慢慢引入,既而讓他們能夠接受,從而產生探究意識。只有這樣,才能讓高中生在自主探究模式的影響下而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充分彰顯出該模式的價值。
(2)發揮引導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之所以要組織實驗教學活動,主要是想讓高中生通過實驗來驗證生活中存在的物理問題。而老師在展開物理實驗驗證時,需要先掌握物理教學要求,然后引入自主探究模式,把自身從主體地位轉為引導地位,并給學生預留出充裕的實驗時間[2]。例如:在進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實驗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物理實驗室,并提前準備好彈簧測力計、小刀、木塊、數據采集器等工具,然后引導學生先把A、B彈簧測力計鉤住,并固定B彈簧測力計,再用手拉著A,當A受到B的拉力為FBA;反之,當B受到A的拉力為FAB。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來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在整個引導過程中,老師切勿打擊他們,而是要不斷鼓勵他們,這樣才能在提高他們對物理實驗信心的同時,主動配合老師設置實驗教學活動。
(3)增強主體地位: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高中生不能一直依靠老師或者在老師的主導下進行實驗,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他們對實驗的主動性。為此,老師要通過自主探究模式來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減少他們在實驗中的依賴性,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這對高中生規范實驗操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新課程下進行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時,老師需要把自主探究模式運用在實驗中,不斷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正確引導他們進行實驗、增強他們的主體地位。只有將該模式的構想實現,才能提高物理實驗效果,推動高中物理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毛一平.新課程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自主探究模式的構想與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42):163-164.
[2]包麗.新課程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自主探究模式的構想與實施[A].《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企業管理模式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科技與企業》編輯部,2017:1.
[3]王軍暉.新課程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自主探究模式的構想與實施[J].物理實驗,2007(1):27-30,3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