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啟星
摘 要:一個學生解題的規范性,能夠體現出這名學生是否具備嚴謹的思維與優良的學科素養,物理學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生必須具備嚴謹、周全的思維模式,以及一絲不茍、認真的學習態度。對于每一道物理習題,學生都應該清晰地分析思路,將其解題過程清晰、完整、規范地書寫出來,尤其是對于剛剛接觸到高中物理知識的高一學生,具備規范性的解題步驟與解題思路顯得更加重要。基于高一學生的特點,對其解決物理題目的規范性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一物理;解題;規范性
學生物理解題規范性的培養主要包括:解題步驟的規范、思路的規范以及書寫規范等內容,為高一學生日后物理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造成學生不規范解題的主要原因
1.初高中物理教材存在差異性,學生無法快速轉變思維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要求學生接觸已知、求解、結果等過程,不強制要求寫出解體的分析過程,只要最終能夠得出正確答案即可,不嚴格要求學生文字書寫與步驟的規范性。再加上初中與高中物理知識難度跨度較大,學生高中學習壓力比較大,教師很少單獨安排時間講解題目的規范性,造成高一學生養成不良的解題習慣。
2.學生已經養成了不良的思維定式
學生已經養成了習慣要想改變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教師要先引導學生認識到不良行為習慣與思維定式的危害所在,只有學生從主觀意識上愿意改變這種不良解題習慣,教師才能因勢利導地有效引導高一學生,雙管齊下才能更加有效地規范高一學生的解題步驟。
3.授課過程中教師不注重解題的規范性
高中物理教學時間有限,但是教學任務又十分重,教師為了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將大部分時間都放置在了知識內容的講解上,雖然課堂中也強調規范解題的重要性,但是并沒有從根源處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再加上教師在批改試卷時也沒有訂正學生的解題步驟,只要答案正確,教師就給分,長久以往下去學生更加不會注重解題的規范性。
二、培養高一學生物理解題規范性的具體策略
1.教師要規范板書,起到表率作用
教師是高一學生的引導者與領航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教師規范好自身行為,才能給學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規范自身行為,為學生起到表率作用,課堂板書過程中要清晰地畫出示意圖,標示出相關知識點,教師不能為了圖省事就寫草書,教師都如此學生更加不會注重自身的規范。除此之外,教師在講解物理計算題時,教師也要配有必備的文字解釋、公式、推導過程等,不能僅僅將正確答案與思路告知學生,只有教師真正做到了規范,學生才會慢慢像教師靠攏。不然教師每天口頭上強調解題規范的重要性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2.讓學生注重解題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物理本身就是邏輯性較強的科目,在物理習題當中信息量大,存在許多的細節問題,因此在培養高一學生解題規范時,要多提醒學生注重習題當中的細節。
例如,學生在解決運動學相關問題時,在分析物體運動過程時,要畫出相應的示意圖,清楚標注出初末位置以及運動方向,標明加速度方向和時間對應的位移。在受力分析中,要使用規范的符號標注對應的受力,不能想當然亂用,要區分在同一方向上的力,不能重合到無法分辨。在曲線運動中,能根據題意畫出運動的可能軌跡圖,不能隨意性畫出,將影響分析作答。以上僅是一些小細節問題,但若做不好將嚴重影響學生對試題的解答。
3.采用循序漸進的物理教學方法
高一學生的許多不良習慣都是從初中遺留下的問題,想要快速解決這些問題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教師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
例如,存在許多高一學生在題目的開頭部分做得十分規范,經過一段時間或者是到了題目的后半部分,學生就忽視了規范性的解題,恢復到原先凌亂、不嚴謹的狀態。因此對于此種類型的學生,教師要經常提醒不能讓他們存有僥幸心理。除了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對于優秀的學生要采用循序漸進,當學生做得好時要及時予以鼓勵,長久以往下去高一學生就能完成規范性解題的習慣。教師還要告知學生不規范解題的危害,在考試當中沒有基本的解析式與物理分析過程,再加上結果也是錯誤的,將不會得到一點分數。如若解題過程中有了相應的分析過程與公式的描述,雖然結果不正確但是判卷教師也會依據步驟的正確與否,給出相應的分數,讓學生意識到物理規范性解題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只有從高一階段培養學生解題的規范性,才能為物理教學的開展減輕一定的負擔,為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廣大人民教師要注重培養高一學生物理解題的規范性。
參考文獻:
[1]劉佳潔,林土英,王笑君.高中學生物理答題規范性的培養研究[J].物理教學,2015,37(12):4-8.
[2]楊霞.高中物理教學中解題方法策略[J].林區教學,2014(2):82.
[3]李曉輝.關于物理解題規范性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0):95-9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