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摘 要:為了切實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財會類專業學生稅務實操能力,筆者結合稅務政策高頻變動的現狀,在深入思考當前稅收課程“實時性”短板問題的基礎上,就如何適應稅務政策變動,更好地培養與社會財稅工作崗位需求無縫對接的人才進行探究,探索性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減稅降費;同步式;高頻變動
一、“減稅降費”政策背景
(一)“減稅降費”時代,稅收政策高頻變動
2018年9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好簡政減稅降負措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勢要將“減稅降費”(即“稅收減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到實處?;仡?016年“營改增”以來,“減稅降費”短短三年余,稅收紅包已紛至踏入企業,給這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提供了無限機遇。于“減稅”面,新政“大動頻繁、小動不斷”對稅收課程教學提出了更大的考驗。
以主流稅種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為例,近三年稅改情況如下:
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進“營改增”,全國范圍內取消增收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服務業、建筑業等行業計稅方式發生變動。
2017年1月1日起,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50萬元(含5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優惠幅度更進一步。
2018年5月1日起,簡并增值稅稅率結構,取消13%的增值稅稅率,原17%稅率調至16%,原13%和11%稅率調至10%,計稅比率下調。
2018年10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原來的3500元提高至5000元,并同步調整個稅稅率表。
2019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使用匯算清繳計稅方式,增加六大類專項附加扣除,同時,企業所得稅擴大小微企業所得標準,降低企業稅負。
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稅持續降稅,原16%稅率調至13%,10%稅率調至9%。
(二)“減稅降費”仍將乘勢持續推進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乘勢而上,推出一些實舉措,堅定不移推進重大改革,加快推動金融、減稅降費、營商環境、科技、法治、政府管理、教育、醫療、就業、環保等群眾關注的改革舉措,通過改革解決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p>
2019年4月2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減稅降費要盡快落實到位”。
隨著“減稅降費”成效的明顯提高,相信4.0、5.0的時代將紛至沓來。
二、中職稅收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材、實訓素材嚴重滯后
2019年6月,稅收教材僅能更新到2018年5月的部分稅種改革,實訓教學仿真平臺也僅能同步到2019年1月的部分稅種改革,各大中專院校稅收教學,基本使用“老規矩”,稅收課程知識實效性改革迫在眉睫。
(二)配套稅制更新的教學方式陳舊
根據32所區內大中專院校及本科院校關于稅制改革更新授課方式的調查統計顯示, 14%左右學校能通過專題講座等方式將最新稅收政策增添教學內容,83%左右學校能根據最新教材(更新至半年前的稅收政策)進行授課,同時口述補充稅改新知識,3%左右學校仍延用一年前的稅收教材照本宣科。
(三)學生稅務知識碎片化,實務操作能力弱
在基礎教育階段社會實踐探究貧乏的當下,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稅”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學生對這一領域的了解基本止步于“稅就是老百姓要交給國家的錢”,然而為什么交?怎么交?交來干什么?一無所知。因此學生對于稅務知識,仍是以“硬啃理論”的方式在學習,到了稅務申報模擬時更是不知所措。
(四)未就業先脫軌的人才培養“尷尬”
一直以來,財會行業內用人都默守著“用老不用新”的隱規。每年大中專院校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實際對口就業率止步不前。企業偏好經驗人才,無非看中其熟練的會計賬務處理能力及稅務申報、籌劃能力,可以保證企業效益的同時節省大量的用工培養時間及精力。稅制高頻變動的眼下,財會專業畢業生面臨著專業技術不扎實,專業知識結構同步不上稅制的更新,更難得到企業青睞。這樣配套不上大時代利好政策發展人才需求的教學模式,是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大缺失。
三、中職稅收課程“政策同步式”教學實踐探究
(一)組建稅改補充教材編寫組
教學中,學校必須掌握教學資源主動權。通用教材出版周期長,難以跟上稅制更新,學??山M建稅改補充教材編寫組,以總結新政及解讀新政為中心進行補充教材的編寫,并通過微信公眾號以電子教材的形式提供給學生,提高稅收知識教學的實時性、同步性。
(二)推動“校、政、企”三方育人
作為一門由政策主導的課程,校企合作已然不能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廣西華僑學校正引入南寧市興寧區稅務局進校開展長期教學和稅收宣傳深度溝通,通過稅務人員給師生現場講學,傳遞一線稅務政策解讀,通過學生到稅務局參觀實踐,提高學生對“稅實務”的認知。同時,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就稅制更新的實務操作進行培訓和考核。力求通過“校、政、企”三方育人,多維度夯實學生專業技能,提高畢業生專業技術核心競爭力。
(三)加強校內“稅文化”宣傳
加強校內“稅文化”宣傳,高度過濾、轉化生硬的稅知識再加以宣傳,注重內容新且簡單易懂。培養學生對“稅文化”的關注習慣及主動性的學習態度,提升師生依法納稅意識。同時,做好國家“減稅降費”的青春宣傳站。
(四)注重教學內涵提升
教師要充分認識自身崗位的特殊性,絕不能安逸地照本宣科,要注重知識的更新和課程教學內涵的提升。主動學習新知,學懂新知,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有機高效地開展教學工作。
(五)教學資源“點線面”融合
課程相關的教學籌劃均要留有稅制更新整合的空間,如在教學進度的設計上要考慮有序編入晚自習及周末的稅收宣講內容,教學設計要隨著實時稅改完善優化,財會類課程間的稅務知識要同步更新,不能只有稅收課程唱獨角戲,最終要形成學生獨立主動的關注稅收變革,且能自然地投射到各個稅務計算和應用場景。
“減稅降費”是深化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舉,國家以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叫好聲不斷。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同步性及質量性如果依然平穩緩慢前進,對于政策紅利的發展而言,是拖后腿的體現。新時代的教學和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敢于擁抱這個變革的時代,增加知識儲備,優化教學方法,為國家政策精準落實站好教育口的崗。
參考文獻
[1] 尹守香.PBGS教學法在《國家稅收》課程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 (4):169-170
[2] 張改清,楊坤.國家稅收“三維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當代會計,2017(1):71-72.
[3] 呂娟.《國家稅收》課程應用情景教學法的實驗研究[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3(4):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