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鳳
摘 要:針對中職康復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著重分析了在網絡環境下PBL中職康復實訓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分四個步驟:教師創設情境,提出主題問題;建構合作小組,進行職能確認;延伸支系問題,主動積極交流;各組成果匯報,精準多元評價。本教學模式不僅發展了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也促進教師的專業學習,提升職業能力。
關鍵詞:網絡環境;PBL教學模式;中職康復;實訓
21世紀以來,社會改變日新月異,教育改革也是如火如荼。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1]中,明確要求創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此來推進素質教育。
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對現代康復人才的要求。因此,結合當下網絡教育的優勢,提出PBL中職康復實訓教學新模式。
一、校內中職康復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綜合操作能力低,靈活性不足,專業知識儲備弱
康復專業傳統實訓教學內容以康復基本技能訓練為主,如徒手肌力檢查、關節活動度評定和Brunnstrom偏癱六階段分級評價法等。教學目標主要是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學方法采用示教—演示—考核[2]的方法。該方法能讓學生掌握基本康復技能,但也限制了學生的臨床思維和綜合能力,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工作不專研,較被動,職業發展意識差
康復中職生無論是在校園內,還是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都缺乏專研的精神,目光不夠長遠。具體表現為:學習、工作只是滿足交待的任務,得過且過;一旦碰到難題,不善于思考,等待指示,缺乏鍥而不舍的精神,沒有意識到業務水平的高低會對職業生涯發展之路起關鍵的作用。
(三)優質實訓條件有限,資源匱乏,專業粘合度低
仿真的實訓環境對學生專業技能的獲得、職業情感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中職學校的康復實訓條件有限,培養的學生專業技能較薄弱。在實訓課堂上,教師少,學生多,使得教學過程中不能兼顧每一位學生,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網絡環境下PBL中職康復實訓教學模式的優勢
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ning,PBL)是在與現實接軌的背景下,以開放性問題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旨在通過教師協助合作下,學生自己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批判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構建網絡環境下PBL中職康復實訓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一)教師創設情境,提出主題問題
1.教師在課前必須對實訓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完成資源系統化,做好梯度化,結構化處理,讓學生全方位成長。
2.制作實訓微課、情景病例,并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發布,預設好實訓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書本和網絡上收集資源,做好課前預習。
(二)建構合作小組,進行職能確認
實訓課堂需要小組作為單位進行實訓教學活動,建構科學的合作小組至關重要。
1.科學分組。在分組之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情況,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分層,讓每個小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達到每個小組、每位同學均有所學的效果。
2.合理分工。首先,讓每組推選一位有一定能力的康復小組長;其次,分工,設立運動治療師(PT)、作業治療師(OT)、言語治療師(ST)、理療師等。最后,讓學生以臨床角色來思考、處理問題,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提升崗位能力。
3.培育組長。小組長是實訓合作小組的關鍵人物,直接影響任務能否順利完成。培育一個優秀的康復小組長,第一,提升組長責任感;第二,做好師生交流,及時溝通;第三,做好及時的肯定與鼓勵。
(三)延伸支系問題,主動積極交流
學生在實訓操作中遇到問題,可以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問題的分析、討論、解決。教師在其中需要把控課堂,提前做好課堂預設,針對可能的問題進行難點突破,避免學生走入“死胡同”;必要時也需要指導,成為小組的顧問,期間要尊重每位學生的發言,注重交流。
(四)各組成果匯報,精準多元評價
實訓成果通過實訓教室、技能大賽等平臺展示。完整的成果匯報,還需要精準多元的評價機制:多個主體、多種內容、多種形式等。通過評價,對學生實訓過程中的行為和思維進行規范,提升實訓的質量,從而形成職業素養。
四、網絡環境下PBL中職康復實訓教學模式的實踐反思
(一)發展職業核心素養,提升學生崗位能力
PBL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分析任務、收集信息,在課中能小組合作整合資源、解決問題,在課后做好評價,培養反思習慣。提高了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崗位無縫連接。
(二)促進教師專業學習,建立合理的問題情境
PBL教學模式中,建立有效的問題情境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這就要求專業老師每年及時知識更新,跟上專業的發展,做到和臨床不脫節,創設真情實景的情境。
五、結語
網絡環境下的PBL中職康復實訓教學模式是新世紀,新形勢下的教學模式。實訓成果的展示,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也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提升臨床康復技能,為培養新型的康復人才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聞彩芬,馬如婭.高職護理專業漸進式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