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賢
摘 要:意識形態工作本質上做的是政治工作,要搞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必須要把握領導權、掌握管理權和贏得主動權。
關鍵詞:政治建設;高校意識形態
要使青年興青年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知識分子從事教學科研的重要陣地、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眾多,據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在校大學生2682萬人,誰占領了這塊陣地,誰就贏得了未來。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要緊緊圍繞“三權”展開。
首先,要把握領導權。意識形態領導權是對宣傳思想工作隊伍、領導班子而言。學校黨委要切實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兩大主體責任,牢牢堅持立德樹人辦學宗旨,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不斷強化師生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堅持一崗雙責,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一方面,學校黨委要按照“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的要求,切實承擔起政治責任,切實擔負起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政治責任與領導責任,在意識形態工作中把好方向,抓好大事,管好干部,總攬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增強高校黨委領導干部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政治擔當意識,善于區分思想輿論領域的“三個地帶”(昂揚主旋律的紅色地帶,唱衰攻擊社會的黑色地帶,模糊搖擺的灰色地帶),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意識形態研判能力。
其次,要掌握管理權。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一是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黨委宣傳部門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和各學院共同參與、上下協調一致的意識形態工作新格局,要按照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意識形態責任制貫徹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各教學院系的各個層面和各個領域。二是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考核追究制度,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領導干部自查和工作考核內容,作為衡量一個領導干部政治紀律的重要標準。重點考核:在事關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問題上的立場態度;在提倡什么、反對什么上是否旗幟鮮明;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是否敢于發聲;在思想交鋒中是否敢于亮劍;在遇到敏感事件、難點問題時是否敢于擔當。三是規范學術講座活動。嚴格按照“誰主辦、誰負責”、“誰審批、誰監督”的原則,切實落實舉辦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一會一報一審批”制度,規范流程環節,強化過程監控,對場地、人員、內容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四是抓好高校課堂主陣地管理。要強化課堂教學的政治紀律,強化課堂教學管理,全面落實領導干部和教學管理人員聽課制度等課堂教學管理制度,加大對課堂教學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導向進行檢查把關的力度,確保課堂教學正確的政治導向,對在課堂上出現的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違反憲法的言論要依規做出相應處理。五是加強網絡和自媒體建設。
最后,要贏得主動權。其核心是“進頭腦”;要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其對校園文化的引領,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從形式而言,要發揮課堂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要發揮各種宣傳媒介作用,要創新話語形式。在互聯網市場,中央媒體只占10%,其它自媒體占90%。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截止2018年5月,中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4.04億戶,其中4G用戶總數達到7.46億戶。《銅仁日報》訂數為4萬份,而《微銅仁》微信關注數為12萬人,《梵凈云天》關注數為5萬人。從這些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的今天,黨的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為此,一是在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干部考核,納入基層黨支部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黨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定期研判學校意識形態工作,及時了解和掌握黨員的思想動態。二是全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將思政課教學工作作為學校“一把手工程”來抓,學校在重點學科、精品課程、科研立項評審等方面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給予適當政策傾斜。加大課程改革力度。突出任課教師是課堂第一責任人的地位,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抓起,力求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入耳、入腦、入心的目的。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三是充分發揮網絡和自媒體引領作用。學校建有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平臺,要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校園官網、官方微信微博以及各二級單位網頁、微信微博的管理,不斷壯大主流輿論;此外,根據網絡信息資源的開放性、及時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黨團活動、社團活動、班級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提升校園文化活動的質量品位,傳遞核心價值觀,從而培養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積極健康心理、良好的自律意識和道德品行,網絡上形成主動與各種不正確的言論作斗爭,堅決捍衛正確的價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