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傳紅 汪昊 陳海潮
摘 要:目前,政、校、企都為大學生提供便利的創業條件,這些利好因素也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創業人數穩步增長,創業領域不斷壯大,創業模式也不斷創新。但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目前創業中存在種種困難和問題。因此,大學生要真正創業成果必須要做好創業前、創業中和創業后的準備工作,規避一些隱患。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熱;問題思考;創業建議
一、大學生創業熱現狀
國家對加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出明確要求,并從宏觀層面對創新創業教育作出了重要部署。而各大高校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行動起來,主動承擔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任,并為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行了全面的教育體系的改革和建設。通過近幾年改革和建設,各高校創業教育模式不斷創新,創業教育效果也不斷顯現。在國家政策鼓勵和高等教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改革的雙重利好下,大學生創業作為一種全新的就業形式,正越來越被當代的大學畢業生所選擇并進行嘗試。這種創業熱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創業人數劇增
麥可思對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5—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自主創業比例變化趨勢如下表所示。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年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人數比例都在4%左右。在我國每年近千萬的大學畢業生基數中,選擇自主創業的絕對人數還是很龐大的。據人社部相關數據顯示,僅2018年,我國大學畢業生在工商部門新注冊登記的創業總人數就達到47.8萬人,這一數值比2017年凈增加11.9萬人。每年涌現的這些龐大創業軍團,一方面,說明了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設和改革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說明當今大學生擇業觀正在發生觀念性的變化。
(二)大學生創業領域多元
在互聯網時代,大規模生產逐漸向個性化定制轉變,社會分工更加專業化和精細化。傳統產業和服務中就會產生出很多的利基市場。這些利基市場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很多商機。所以大學生的創業領域也得到了無限的擴展。上到高科技領域,下到簡單開店,只要大學生愿意做、能夠做的都有可能成為創業的對象。隨著產業經濟的不斷轉型升級,云物大智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創業的領域也越來越廣闊。
(三)大學生創業模式多樣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為大學生選擇的創業方式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利好政策下,大學生只要肯努力拼搏,積極向上,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業者。但每個大學生選擇的創業模式可能不盡相同,歸納起來主要的創業模式有以下幾種:
(1)網絡創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我國完善的電子商務平臺和快捷安全的物流服務,極大地刺激了大批大學生的網絡創業熱情。據阿里巴巴發布數據顯示,在淘寶平臺創業開店的店家,有很多都是選擇了網絡創業的學生。網絡創業門檻低,手續簡單,他們只需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便可以開啟網上創業之旅。
(2)加盟創業。加盟創業主要是通過分享連鎖品牌、經營訣竅、貨品資源等優勢進行連鎖加盟的。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既沒有創業經驗,也沒有品牌及貨品資源。創業的大學生無論投資額的多少,只要根據契約連鎖總部的要求進行經營,都有成功的機會。所以進行加盟創業無疑備受大學生青睞的創業新形式。
(3)兼職創業。兼職創業就是大學生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大學生創業基地,在創業的同時還可以兼顧學業,做到學業和創業兩不誤。
(4)團隊創業。團隊創業一般都是一群有共同興趣愛好和創業目標的人組成團隊進行創業。這種模式聚集了團隊的智慧和力量,在資金和人才方面比較有保障。因此,這種模式的創業成功率要遠高于個體創業者,這種團隊分工寫作的創業模式,有利于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創業基礎。
二、大學生創業熱背后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創業融資困難
創辦企業首先要有資金,維持企業的運轉也需要資金。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從何而來,一直是困擾大學生創業的首要問題。目前大學的創業資金近80%主要來自父母和親友的儲蓄,而政府扶持資金和商業風險投資不足10%。由于大多數創業者的父母親友來自農村,他們支持的資金有限。因此,對于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創業者,如何解決創業的資金缺乏問題就成大家最為普遍的難題。
(二)企業管理經驗不足
一個企業創辦成功以后,就必須要有良好的管理方式。而我們大學生創業往往是基于某種技術而創業的,他們從學校直接進入社會,沒有管理企業的經驗,而創業者必須要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就必須集各種權力、能力于一身,包攬企業的一切事務。由于創業事務繁雜,再加上初創者的管理水平有限、管理模式粗放,不能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所以會因為管理不上而導致創業“夭折”。
(三)市場推廣困難
一個新產品想進入市場,必須要有合適的價格、合適的品質,合適的數量,同時還要找準進入市場的合適時間。而大學生創業通常是因為一個好的創意而開始,他們沒有對市場進行充分地了解和論證,不知道市場價格如何定位?哪些用戶對自己產品感興趣?什么時間推出產品?初創者全憑自己的感覺盲目推出產品。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產品的市場價格不具有競爭優勢,沒有針對目標群體進行市場細分,有的上市時間也不合理,造成千人一面,沒有獨特性,因此市場認可度低,推廣十分困難,甚至功虧一簣。
(四)技術水平不高
大學生創業很多是因為某些獨特的技術找到創業的靈感和機會的。如果不能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發展核心技術,就可能遭到時代的淘汰。初出茅廬的創業者,他們賴以創業的產品或者技術通常會成功地開發和生產,但由于技術水平的局限,其預期效果可能得不到市場的認可。
(五)創業項目論證不充分
大學生創業的項目選擇多集中在高科技、智力服務、連鎖加盟、開店等領域。但大學生并不了解市場,他們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的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甚至只憑自己的興趣和想象再加一時心血來潮就決定干哪一行,根本就沒有對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及市場的預期前景作充分論證。他們的行為具有較大的盲目性,他們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方面還存在著許多謬誤,導致難以正確處理一些具體事情。
(六)法律意識不強
法律法規既是對人行為的約束,又是對人們權益的一種保障。很多大學生創業是為盲目追求個人的財富目標,往往對于相關法律風險缺乏足夠的認識,進而導致自身合法權益或應得利益受損的種種后果。因此,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必有要提高自己的法律風險意識及素養,及時識別與防范創業過程遭遇的相關法律風險。
三、大學生創業熱的幾點建議
(一)大學生創業前期的建議
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來說,創業并不是一件他們能準確駕馭的事情。因此創業前的準備對于創業能否成功起到決定作用。如果不能夠在創業前做到各方面準備好,那么創業路是非常坎坷,而且創業失敗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創業前充分準備主要包括:
(1)可通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學習獲得創業知識,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為進行創業儲備相關的理論知識。
(2)通過積極參與學校生產性實訓創業實踐、創業大賽等創業實踐活動,為創業積累經驗。
(3)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了解市場,并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避免出現下列現象:
(1)臨淵羨魚,錯失良機
(2)過于樂觀,遭遇風險
(3)悲觀主義,缺乏斗志
(4)計劃不明,執行無序
(5)資源不足,倉促上陣
(二)大學生創業中期的建議
創業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大學生創業者的整個創業活動都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的。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中應該做到:
(1)充分了解市場,選定創業領域,確定創業模式,進行可行性論證。
(2)根據創業目標做好明確的創業計劃,這是創業執行的行動指南。
(3)準備好創業資金、資源等,因為這是創業路的起步點。
(4)要充分考慮市場的不確定性,保持樂觀的心態,并做好應對一切困難的準備。
避免出現下列現象:
(1)目標游離,決策無據
(2)急功近利,短缺行為
(3)孤軍奮戰,缺乏外援
(4)遇難而退,前功盡棄
(三)大學生創業后期的建議
堅持就是勝利并不是空話,創業是一條艱辛的路程,創業貴在堅持。堅持下來就是勝利,中途放棄就是失敗。所以一旦決定你想創業,那就應該有毅力并堅持下來,只有堅持下來,創業成功就會是必然。創業成功后我們做好以下幾點:
(1)不斷創新模式,筑牢自己的核心能力,穩步提高市場占有率。
(2)在創業中積累管理經驗,在實踐中提高技術水平,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3)遵紀守法,誠信經營,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打牢基礎。
避免出現下列現象:
(1)盲目冒進,好大喜功
(2)缺乏創新,坐享其成
(3)揮霍浪費,小富即安
(4)管理無序,陷入危局
總之,大學生創業有政府的好政策,有高校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有經濟轉型期的創業市場,這些利好都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沃土,也激發了他們創業熱情。但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目前創業中存在資金困難、管理經驗不足,項目選擇不充分,市場推廣難等問題。因此,大學生要真正創業成果必須要做好創業前、創業中和創業后的準備工作,規避一些隱患。
參考文獻
[1] 熊毅,杜朝運.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J].開放導報,2016(6):61-65.
[2] 王賽芝.芻議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及防范[J].經濟研究導刊,2011(3):100-101.
[3] 李進付.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防控及法治保障[J].思想理論教育,2017(6):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