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彥君 (內蒙古農業大學 外國語言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文學被譽為藝術之母,在電影這種藝術表現形式誕生的百余年時間里,文學對于電影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電影藝術中的文學性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是電影的原創劇本,還是基于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劇本,都是由文學語言構成的。此外,電影中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的對白及電影的畫外音等,也都需要文學語言渲染和潤色,才能使電影情節更加生動、人物更加豐滿。電影與文學始終是相伴而生的,電影作品中天然就包含著文學性,而文學性的存在也成為電影藝術輝煌的基點和動力源泉。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三維立體技術在電影制作中的廣泛使用,以《霍比特人》為代表的一批英美科幻大片受到了全球影迷的追捧[1]。當然,除了超強的演藝明星陣容、絢麗的三維場景刻畫及宏大的電影配樂之外,最引人入勝的還是這些英美電影中所包含的文學價值。從電影中的人物塑造及精彩的人物對白中,電影觀眾能夠感受到來自于電影文學的魅力。本文以電影《霍比特人》為例,詳細分析了英美電影作品中關于人物塑造的文學性表現,并分析了其對提升英美電影文學價值的積極影響。
文學與電影分屬于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分別有各自的內在品質和外在特征,但兩者在創作方法和審美形態上也有很多相通之處。電影的文學性不僅體現在電影的劇本創作及電影的時空表現力方面,與文學作品類似,電影的文學性還表現在通過鏡頭語言向觀眾傳達美和情感,展現理性思維和人文關懷。電影的表現形式和傳達情感的方式簡單、直接、沖擊力強,但不如語言文字細膩,略顯淺顯和平淡。而提高電影的文學性就是要借助語言文字的魅力和作用,彌補鏡頭和影像語言的缺失,而使電影藝術的表現力更加深刻。電影藝術的創作和發展離不開文學的滋養和慰藉,小說、戲劇、散文、詩歌等藝術表現形態中有很多電影可以借鑒的元素,諸如創作靈感、創作方式、審美形態、表現手法等。文學與電影的結合,既包括了審美目標的統一性,又包括了文法、技巧上的相通性。電影創作以劇本創作為基礎,環境背景的搭建、故事情節的演進及人物形象的刻畫,都借鑒了文學作品的表現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影是以鏡頭語言為主體的文學創作。文學作品是用語言、文字表達作者的情感,并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這種方式更加細膩、真實。而電影是以鏡頭語言為主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并附以人物的對白和心理活動,這種方式更加直接和震撼。因此,一部成功的電影會巧妙地運用文學表現手法,來提高影片的感染力。以《霍比特人》為代表的優秀英美電影,特別重視電影人物刻畫過程中的文學元素表現,除了精彩有趣的人物對白外,電影中還大量地運用了畫外音,使電影觀眾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性格特點等,這正是這部系列電影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霍比特人》系列電影是以英國作家托爾金的同名長篇小說為創作劇本改編完成的,該部小說在人物刻畫方面具有較高的文學性,成功塑造了矮人、霍比特人、惡龍史矛革等經典的人物形象,因此受到了全球讀者的喜愛。電影《霍比特人》的拍攝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運用了3D影片制作手法[2],既保留原著的精華又給電影觀眾帶來了強大的視覺沖擊感,因此在人物的塑造與刻畫方面提升了原著的文學性。電影在文學性的傳遞和解讀方面,途徑更加多樣,手法更加靈活。電影主要通過人物的語言、對話和內心獨白等文學表現方式向電影觀眾講述電影情節,傳遞文學美感。盡管電影在文學表現力方面弱于小說、詩歌等藝術形式,但電影中的文學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諸如人物之間的語言交流、電影中的字幕顯示等,如果缺少了文學要素,電影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就會大打折扣。
優秀的電影離不開成功的人物塑造,電影都是以文學人物的語言和對話為載體和靈感來源的,在這一點上英美電影也不例外。小說和戲劇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與作者的思想產生碰撞而引起共鳴。而電影的節奏要比其他的文學表現形式快得多,有時需要將幾十萬字的劇本壓縮進幾個小時的影片中,這就需要電影導演和創作者將人物的語言研究透徹,抓住人物刻畫的關鍵點,充分地展現出電影作品的文學性。英美電影作品中的人物語言和對白,也需要基于電影中人物形象定位進行加工和潤色,人物的語言、對話特點還要與人物的性格特點、身份定位及電影情節走向趨于一致。電影中的文學性需要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對話表現出來,因此電影人物塑造脫離了文學,也就丟失了藝術表現力。系列電影《霍比特人》以同名長片科幻小說為創作劇本,并利用3D技術將小說中的玄幻世界展現出來,深化了原有劇本的文學性。這部電影的二次創作也沒有脫離原著,保留了原著中頗受全球讀者好評的人物性格塑造及人物語言的描寫。缺少文學性的電影作品,其中的細節并不能被觀眾銘記,而以《霍比特人》為代表的英美優秀科幻電影之所以受到全球影迷的喜愛,正是由于在影片的創作中,充分保留了原著中的文學性,并利用先進的現代電影制作技術和精彩的人物對白,將其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電影的文學內涵對于電影的藝術表現力而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不能去刻意地在電影中創造一些概念性的元素,要基于作品本身的文學性,將影片的主題思想表達出來。
文學語言和電影語言的不同之處還在于,電影語言能夠通過電影畫面和電影人物的內心獨白來傳達文學意境。任何藝術形式的產生和發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和滲透。文學語言和電影語言分屬于不同的藝術形式,每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電影語言以文學語言為基礎,但在藝術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方面又強于文學語言。在電影人物的塑造過程中,人物的內心獨白與語言對話同等重要,有時人物的內心獨白的藝術表現力甚至強于人物的語言。電影藝術與其他的文學藝術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具有許多共通點。盡管距《霍比特人》這部長片小說的創作已經過去了80余年,在全球范圍內這部經典作品還擁有眾多的愛好者,這說明作品本身的文學性在人物刻畫方面是十分成功的。以小說為劇本創作的系列電影,秉承了原著的優點,以文學人物的塑造和內心表達為故事主線,完整地展現出了中土世界中矮人、霍比特人等不同人物的百態,展現出他們為了收復家園而做出的努力及斗爭中展現出的智慧。影片在賦予故事情節宏大敘事背景的同時,又通過人物的語言對話、字幕、背景旁白等文學敘事的手法,強化了故事情節之間的連貫性,也展現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與內心活動。電影藝術從文學作品中獲得了創作靈感和故事的敘事性,許多經典的電影作品都源于經典名著和作品。由于電影脫胎于文學,是文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可見電影與文學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受電影商業化運作的影響,目前上映的許多國內外大片都以高科技、大制作為賣點,往往忽視了電影的文學性本身。《霍比特人》以文學人物的塑造為主線,并與鏡頭語言相配合,在給電影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感受的同時,也能使觀眾了解和掌握影片的故事情節走向,以及電影作品想要表達出的個人英雄主義情感。
無論是敘事文學、戲劇文學還是電影文學最重要的都是對作品中人物的刻畫與塑造,人物是文學藝術作品中的靈魂所在。電影作品中的人物刻畫要有血有肉,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與否,是衡量一部作品優劣的最基本標準之一。塑造電影人物的性格特點主要通過人物的語言、服飾、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其中人物的語言和內心獨白最能展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并且讓電影觀眾產生認同感。電影《霍比特人》中的主人公比爾博更像是一個矛盾結合體[3],他是一個不愛冒險的紳士,他言語不多,但聰明善良,富有正義感。十三個矮人的造訪擾亂了比爾博的休閑生活,但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比爾博內心的正義感戰勝了怯懦,他決定去幫助矮人們收復家園。電影中主人公之間的對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也構成了故事情節的主線,通過電影中人物的語言特點及影片的畫外音,生動地描繪出了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電影中的人物刻畫缺乏文學性,那么人物的性格特點就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再多的細節描述也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學在塑造電影人物過程中總具有先天的優勢,因為語言、文字是人們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通過這種最基礎的交流方式,更容易打動觀眾,也極易引起觀眾的共鳴。以系列電影《霍比特人》為代表的英美電影文學價值的體現,是與電影藝術的表現方式及電影特性密切相關的。在越來越重視技術電影、強調視覺感官的當下,重視電影的文學價值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電影失去了文學價值,就算影片制作再華麗也沒有靈魂,更不會得到觀眾的認可。《霍比特人》的成功印證了英美電影中所擁有的文學主線和文學價值。由此可見,電影中的文學性才是抓住觀眾眼球的關鍵因素。盡管電影的表達是以鏡頭語言為主,但電影故事情節展現,場景的描述和人物的刻畫都離不開電影文學。因此,要重視對電影藝術中文學元素的挖掘,為全球電影藝術和產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近年來一批英美大制作的科幻電影受到了全球電影觀眾的喜愛,這里面有現代科技的功勞,但電影文學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系列電影《霍比特人》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超高的票房和關注度,正是由于找到了文學與電影的最佳契合點,讓文學在電影的藝術表達中發揮出了突出的作用。文學作品是以文字和語言的方式,讓故事情節在讀者的腦海中留下印象,而電影的方式則更為直接,以視覺圖像的形式給觀眾帶來更大的沖擊感。電影《霍比特人》中的文學價值是將小說劇本中的文學因素轉變成為更加直觀的感官因素,實現了文學與電影的高度結合。觀眾從這部經典影片中不僅能夠感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視覺沖擊感,又能夠體會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細膩的人物形象,并從影片的觀賞中獲得滿足和喜悅,這正是電影文學價值的真正體現。
文學與電影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電影作品往往通過其文學內涵向觀眾展現美學價值,并通過其中內在的文學性引起觀眾內心的共鳴。電影藝術以視覺傳達的方式豐富了傳統意義上的文學藝術表現方式,而文學又賦予了電影以生命和靈魂,失去了文學性電影也就是失去了作為一種藝術門類的價值。在當前我國所處的這個科技的時代里,電影的文學性非但沒有過時,反而在《霍比特人》等優秀的英美電影中得到了多元化的傳播和表達,從而實現了電影作品在視覺上和文學上的融合,在給受眾帶來美感的同時也推動了全球電影產業的發展。誠然,強調電影的文學性并不是否認電影技術的進步及電影視覺傳達方式的多樣化,而是希望電影作品在提高制作水平的同時,不要丟失文學內涵、文學敘事及對人物的精準塑造。保持文學性是做好電影藝術的基礎,如果能夠將視覺語言和文學藝術結合起來,電影發展的道路就會越來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