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
(山東中醫藥大學 250355)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它是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在感染或者過敏原的刺激下產生的可逆性氣道狹窄,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氣促、胸悶等癥狀,在夜間和清晨容易加重癥狀,通過治療,有些患者可以緩解,但是有些患者病情反復,遷延不愈。有研究表明,中醫在治療支氣管哮喘上有不錯的療效。因此,本文就活血化痰法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64例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將這些患者按照隨機均分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32 例。觀察組中,男性18 例、女性 14 例,年齡 18~72 歲,平均年齡(41.35±2.52)歲,病程為 1~15年,患者的平均病程(7.23±2.12)年;對照組中男性17 例、女性15 例,年齡19~73 歲,平均年齡為(41.58±2.74)歲,病程為 2~16年,平均病程(7.52±2.13)年,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還可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西醫治療,采用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治療,沙美特羅 50μg+ 丙酸氟替卡松 250μg,1 吸 /次,2 次 /d,1 個療程30d,持續治療2 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擬活血化痰湯治療,組方為炙黃芪、丹參各15g,桔梗、法半夏各12g,炙麻黃、地龍、桃仁、五味子、款冬花各10g,甘草6g,用水煎服取汁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1 劑 /d,1 個療程 30d,持續治療 2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證候積分如喘息、咳嗽、咳痰、胸悶;對比兩組患者用力呼氣量(FVC)、最大深吸氣后做最大呼吸(FEV1)、FEV1%以及 PaCO2、PaO2指標。
1.4 評價標準 中醫癥狀積分評價標準:0 分表示喘息、咳嗽、咳痰、胸悶的癥狀,1 分表示輕度喘息、咳痰、胸悶、咳嗽,2 分則表示頻繁發作,夜間憋醒次數超過2 次;3 分表示頻繁發作,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影響,4 分則為難以正常生活和入睡。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 來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主要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率(%),用 X2檢驗,若 P<0.05,比較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證候積分對比 觀察組的證候積分和對照組的相比較,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 所示。

?
2.2 兩組肺功能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肺功能相關指標如FEV1/FVC、FEV1%、PaCO2、PaO2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2 所示。

?
氣管哮喘是多種細胞參與的疾病,如石酸細胞、嗜中粒細胞、肥大細胞、氣道上皮細胞,還有細胞因子以及炎性介質參與。此病臨床上多以擴張支氣管藥物以及抗炎治療,雖然可以緩解臨床癥狀,但是不能有效的控制哮喘發作。中醫認為,支氣管哮喘的發作和肺、脾、腎有關,病因為痰飲內伏,痰濕壅阻,風寒襲肺,肺失宣降而致,肺氣根于腎,若哮喘時間久,則腎氣虛衰,導致腎不納氣,上實下虛的癥狀。
沙美特羅替卡松粉是一種可以減輕氣道炎癥,改善肺功能的藥物,但是由于哮喘病程較長,單純的使用,不能減少發病頻率。而中醫在治療此病,以活血補氣平喘為主。方中黃芪補氣固表、丹參活血化瘀、清心除煩、通經止痛,麻黃宣肺平喘、發汗解表,桔梗止咳祛痰,法半夏燥濕化痰,桃仁潤腸通便、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五味子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地龍通絡平喘,款冬花化痰止咳、潤肺下氣,甘草可調和諸藥的作用,方中藥物合用可平喘、止咳、補氣抗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中醫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肺功能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療中,采用中藥活血化痰法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肺功能,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