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雯青
(常州市中醫醫院 江蘇常州 213000)
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的外科急腹癥,根據患者的病變特點可分為化膿性闌尾炎、單純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及壞疽穿孔性闌尾炎等[1]。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但患者術后容易出現疼痛及術后并發癥,因此需給予合適的護理措施[2]。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以人為本”及“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在臨床上應用廣泛[3],我院將其用于闌尾炎患者圍術期中,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 行闌尾炎手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闌尾炎診斷標準,具有手術指征。排除其他器官障礙者、惡性腫瘤者、精神疾病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20 例,年齡范圍為23~58 歲,其中男 25 例,女 15 例;平均年齡為 38.7±4.1 歲,病例類型:化膿性 14 例,單純性15 例,壞疽穿孔性11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符合醫學倫理。

?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服務,包括術前及術后護理。
術前護理:首先對患者行健康教育,可給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充分認識到治療的必要性,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同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因該疾病多具有突發性,患者及家屬在突發時常會出現不安、焦慮、害怕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保持冷靜、體貼的護理態度,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安撫,此外對患者的疑慮進行耐心解答,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在手術方法確立后,需叮囑患者進行禁食,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尤其是凝血時間及心電圖等內容,對患者皮膚進行清潔,可應用抗生素降低患者的感染風險;術后護理:術后囑患者平躺在床上,不能放置枕頭,平躺時時間需保持8h,若患者出現惡心及胃部不適癥狀,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將頭偏向一側,以防誤吸;疼痛干預:術后患者容易出現疼痛感,護理人員可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進行止痛,或采用播放輕音樂、放置書籍、播放喜劇等方法轉移患者注意力,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及疼痛感;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密切觀察,并對其做好詳細記錄,若切口發生紅腫、觸痛癥狀,需考慮切口感染可能,及時向醫師匯報情況;因術后患者容易出現便秘癥狀,可采用輕瀉劑來緩解便秘癥狀,同時根據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促進患者的腸胃功能恢復,緩解便秘情況;患者排氣后可采用半流質及流質飲食,飲食以高蛋白及高纖維食物為主;定期清理病房,保持病房的床單清潔、空氣流通、病房安靜,營造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出院前宣教:指導患者出院后多進行身體鍛煉,但不可行賽跑、競走等劇烈運動,定期來院復診。
1.3 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包括住院時間及術后3d 的疼痛評分;(2)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 軟件,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卡方檢驗對比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用 t 檢驗對比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對比兩組的圍術期指標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后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0%,對照組為20.0%,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闌尾炎是普外科中常見的疾病類型[4],若發病,患者會伴隨嚴重的右下腹疼痛,目前隨著我國飲食的多樣化,闌尾炎的發病人數不斷增加[5],而采用臨床手術引起的并發癥問題也逐漸受到了醫護人員的關注,采用有效的護理配合措施可提高患者預后,因此本文分析了優質護理對闌尾炎患者預后的影響。
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后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主要是由于優質護理可減輕患者的不適度,全面落實護理的責任制,深化護理的專業內涵,從而發揮創造性、整體性、個體性的護理特點,從而提高護理效果[6]。
綜上所述,對闌尾炎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可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及術后疼痛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為臨床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實踐基礎和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