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苑熙
(綿陽市中心醫院 四川綿陽 621000)
輸尿管結石常見于青壯年,男性發病率顯著高于女性,疾病發生時,可感明顯的絞痛,常伴有血尿,并且易引起梗阻和感染,危害性極高[1]。微創手術是如今的主要治療方法,能夠較好的清理結石,但是術后疼痛感也較為明顯,采取藥物干預效果不甚理想,護理干預是較為可靠的方式[2]。根據臨床經驗表明,基于循證理論可以較好的分析既往臨床案例,為之構建的更為適用的護理方案,有益于疼痛的緩解,對病癥恢復也有積極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118 例輸尿管結石患者開展研究,患者均按診斷標準診斷,確診為輸尿管結石,患者身體各項指標符合手術標準,并且意識清晰、精神狀態良好,能夠正常的進行信息反饋,患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隨機分成兩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9 例,對照組有男42 例,女 17 例,年齡在 29~54 歲,平均年齡為(40.59±6.22)歲。觀察組有男 41 例,女 18 例,年齡在 30~55 歲,平均年齡為(42.03±5.94)歲。基本信息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循證護理:①成立護理組。護理小組必須由具有臨床經驗的醫護人員組成,能顧準確的分析患者情況。同時,還要具備資料收集和整理能力,能夠獲得有效的循證依據。隨后,要對醫護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提高其專業度,并協調小組人員的配合,保障小組成員能夠有序的開展護理工作。②方案擬定。護理人員要整理好患者的所有相關材料,參考循證依據,判斷在護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再參考既往臨床案例,制定完善的處理方案。同時要對患者狀態進行評估,分析患者疼痛來源,細化護理方案。針對一些疼痛感比較強烈的患者,需要在方案中做好備注,增加護理關注度。③疼痛宣教。術后存在痛感會導致患者產生恐懼感,對于工作的開展有一定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告知患者疼痛原因,以此來消除其恐懼。同時需要為之講解相關知識,準確的判斷自身疼痛的情況,以便于信息的收集。④心理調節。很多患者感到疼痛,與心理暗示有很大聯系,因此需要注意調節其心理環境,首先是要針對轉移其注意力,減少患者本身對疼痛的關注度,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疼痛,護理人員可以引導患者聽音樂、閱讀書籍,使之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同時,需要分析患者存在的負面情緒,多數患者治療期間都會存在一定急躁、焦慮的情況,護理人員需要進行疏導,避免情緒長期積壓,導致患者抑郁。最后是要給予心理暗示。過程中可以適當的給予鎮痛藥,促進方案的有序實施。⑤環境調整。住院環境一定要有足夠的舒適度和溫馨度,護理人員需要定時打掃病房,并評估通風狀態和溫濕度,將之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同時需要注意周圍環境,不能有雜音造成干擾。另外,需要關注患者狀態,指導其更換體位,以免引起疼痛。
1.3 分析標準 方案實施1 周之后,采取疼痛評價量表,對患者術后疼痛指數進行評估。同時記錄患者疼痛緩解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軟件分析,P<0.05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記錄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明顯較低,疼痛緩解時間明顯較短,兩組數據均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
輸尿管結石在臨床上常會表現為絞痛、血尿,還容易引起梗阻和感染,若不及時加以控制,不僅會給患者而帶來嚴重痛苦,還將損傷腎臟功能。治療可以采取保守療法,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增加水分攝入,外加藥物干預的方式,能夠清除結石,但是對于一些無法排出,直徑較大的結石,則需要手術治療,微創手術發展較為成熟,在治療上取得了較好效果[3]。但是術后還是伴有明顯的痛感,導致恢復過程受阻,需要合理的護理方案進行輔助治療。
基于循證依據建立的疼痛護理方案,是參考既往臨床案例,綜合分析患者狀態后擬定,更加適用于患者。方案實施是在循證基礎上開展,主要針對心理環境進行調節,由于疼痛感很大原因是心理暗示導致,要想減輕疼痛,必須從心理入手,通過疼痛宣教和心理干預的方式平復其心理狀態,再加上環境的干預,使之身心都處于良好的狀態[4]。緩解疼痛之后,患者配合度會明顯提高,對于恢復具有積極意義。
研究結果表明,在輸尿管結石患者行微創手術之后,基于循證理論實施疼痛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疼痛情況,保障治療效果,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