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平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引起的腦血管破裂導致的出血情況,該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等特點,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1]。早期吞咽障礙是腦出血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常常發生的不良反應,給患者的日常進食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對此,本文就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吞咽障礙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調研和分析,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腦出血術后早期吞咽障礙的76 例患者作為調研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出血及吞咽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病人積極配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不符合標準的患者。以隨機法分為對照組(38 例)和觀察組(38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 15 例;年齡年齡 41~68 歲,平均(51.46±7.25)歲;平均病程(14.6±3.2)天。觀察組男22 例,女16 例;年齡42~66 歲,平均(50.29±8.24)歲;平均病程(15.3±2.5)天。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作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基礎護理,包括藥物指導、康復訓練等。觀察組患者則在住院后開始接受吞咽功能康復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告知患者吞咽障礙是腦出血術后常見的不良反應,幫助患者認識該疾病的普遍性和成功案例,改善患者焦慮等情緒;告知患者訓練方法,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二)吞咽訓練:(1)間接吞咽方法: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緊閉嘴唇,對于無法閉合的患者護理人員可用手幫其閉合,然后指導患者舔唇練習,最后進行咀嚼練習;用冰凍過的濕棉簽棒刺激患者的舌后部、咽喉壁等部位,1 次循環 5~10 次,1 天 4 次。(2)直接吞咽方法:直接給予患者流食,在進食前調整患者的體位,比如臥床者調高床頭、偏癱者在一側放置枕頭等;然后喂食,注意喂食的時候不可過多,喂食速度不可過快;喂食結束后,患者不要立即躺下,而是在床頭坐30 分鐘。(三)嗆咳護理:當嗆咳食物較少時,家屬可通過拍打患者的背部幫助其將食物咳出;若是食物較為大塊,則需要雙手交叉抱住患者的胸廓,并向上用力幫助患者咳出食物。
1.3 觀察指標(1)治療效果,判斷標準:患者能夠正常進食,吞咽正常,無嗆咳情況則表示治愈;患者能夠正常進食,吞咽正常,出現輕微嗆咳情況則表示有效;患者吞咽困難,出現嚴重嗆咳情況則表示無效[2]。(2)護理滿意度,滿意度采用紙質問卷調查法,滿分100,90 以上則是非常滿意;70-90 則是滿意;分數60-70 則是基本滿意;60 以下則是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 94.74%明顯高于對照組 81.58%(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7.37%明顯高于對照組 86.84%(P<0.05),見表2。

?

?
腦出血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中老年人群是該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增加導致該疾病的患病人數也在不斷增加。頭痛、昏迷、嘔吐是腦出血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腦出血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偏癱、語言障礙、認知障礙等[3]。臨床上治療腦出血的主要方法為手術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然而術后患者出現吞咽障礙的可能性極高。吞咽障礙是指因中樞或周圍神經損傷導致患者在飲水或進食時出現嗆咳等癥狀,吞咽使患者出現進食困難現象,導致患者營養攝入量不足,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時還會使患者出現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患者的后續治療[4]。因此,在腦出血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采用吞咽功能康復護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針對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吞咽障礙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調研和分析,吞咽功能康復訓練是一種專門用于患者出現吞咽困難的護理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困難情況。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吞咽功能康復訓練中的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吞咽訓練則可幫助患者改善吞咽困難情況,促使患者早日痊愈;嗆咳護理則可幫助患者咳出食物,提高患者的進食質量。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吞咽功能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吞咽功能康復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