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杰鋒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 廣東廣州 511400)
小兒急性喉炎多見于6 個月到5 歲的嬰幼兒,好發于聲門下部,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喉部粘膜的彌漫性、急性炎癥,常發于冬春兩季,是兒科的常見疾病之一。急性喉炎的臨床表現多為吸氣性呼吸困難、犬吠樣咳嗽、喉鳴、聲嘶。小兒急性喉炎病情進展迅速、病癥較重、起病急,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對患兒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1]。小兒急性喉炎的治療關鍵在于抗炎、減輕黏膜水腫、保持氣道通暢。以往臨床治療小兒急性喉炎多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但此種藥物治療效果欠佳,還極易引發患兒發生毒副作用。而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可以避免這種副反應,同時又能夠減輕呼吸道梗阻的程度,快速減輕黏膜水腫。本次研究對急性喉炎患兒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療,探討布地奈德吸入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喉炎患兒68 例,所有患兒均有呼吸困難、犬吠樣咳嗽、喉鳴、聲音嘶啞、高溫等臨床癥狀。同時排除呼吸極為困難需手術患兒,排除由支氣管、白喉誘發的喉梗阻性患兒。將68 例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年齡 1~3 歲,平均年齡(1.7±0.8)歲,病程 6~7d,平均病程(6.2±1.2)d,其中男性患兒 17 例,女性患兒 17 例。I 級喉梗阻 18 例,II 級喉梗阻 16 例;研究組 34 例,年齡 8 個月~3 歲,平均年齡(1.8±0.7)歲,病程 5~7d,平均病程(6.3±1.1)d,其中男性患兒 16 例,女性患兒18 例。I 級喉梗阻17 例,II 級喉梗阻17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補液、吸氧、抗感染、抗病毒、鎮靜、退熱等常規治療。
1.2.1 對照組給予地塞米松吸入治療。本組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入地塞米松霧化吸入,用法與計量:2 次/d,2mg 地塞米松+2ml氯化鈉注射液霧化吸入,治療4d。
1.2.2 研究組給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療。本組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入布地奈德霧化吸入,用法與劑量:I 級喉梗阻患兒每2h 一次,2 次 /d。II 級喉梗阻患兒每隔 1h 一次,4 次 /d。霧化吸入 15min/ 次,0.5mg/ 次。治療 4d[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及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 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 檢測()檢驗,P<0.05 提示有顯著差異。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及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研究組患兒在住院時間及吸氣性呼吸困難、喉鳴音、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發熱等狀緩解的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
小兒急性喉炎為喉部黏膜的急性彌漫性炎癥,由于小兒喉腔狹窄,同時具有豐富的腺體、淋巴、粘膜下血管組織,極易造成聲門阻塞;小兒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不穩定,咳嗽反射不完善,保護性反射功能較差,不易咳出氣管及喉分泌物,引發喉痙攣,并發喉梗阻。若患兒治療不及時,病情加重還會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對患兒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3]。所以,患兒治療應以減輕喉黏膜水腫,保持呼吸道通暢為主。
臨床常使用地塞米松或類似糖皮質激素來治療小兒急性喉炎。地塞米松屬于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抑制變態反應、抗炎的作用,早期使用地塞米松,有利于快速減輕喉頭水腫。但地塞米松脂溶性低,起效時間較長,對患兒喉梗阻癥狀不能較快改善,影響療效。此外,地塞米松半衰期較長,連續使用后極易出現局部性、全身性不良反應。布地奈德屬于糖皮質激素,具有高度親脂性,霧化吸入能夠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作用時間長,局部抗感染作用強,起效迅速。布地奈德局部抗炎作用為地塞米松的1000 倍,與糖皮質激素受體的親和力為地塞米松的10 倍,抑制變態反應及非特異性抗感染的強度是地塞米松的30 倍。小劑量的布地奈德就能具有顯著的療效。布地奈德在氣道內的滯留時間較長,能夠延長藥物的局部抗炎作用時間[4]。研究組患兒在住院時間及吸氣性呼吸困難、喉鳴音、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發熱等狀緩解的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應用于早期治療小兒急性喉炎,有利于患兒病情盡早恢復。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吸入治療小兒急性喉炎療效明顯,且有效縮短住院時間,治療操作簡易,降低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用量,減少發生毒副作用,患兒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