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悅
(甘肅省慶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745000)
前言 目前有不少國家及地區的宮頸癌患病率及病死率逐步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國家和地區有針對性地開展宮頸病篩查工作,有助于提升對宮頸癌癌前病變的早期發現、診斷與治療[1]。近年來,臨床中應用于宮頸病變篩查的手段很多,但依然有著許多不足之處,如何加以完善、減少宮頸癌漏診率,幫助患者及時獲得有效的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1.1 基線資料 本院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間所收治的經陰道鏡下活檢、高危型HPV 檢測,并行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的80 例患者納入研究,年齡區間為 25~70 歲,平均年齡值為(42.58±5.67)歲。
1.2 方法
1.2.1 高危型HPV 檢測:所有研究對象均給予高危型HPV 檢測,通過美國Digene 公司的新型雜交捕獲法完成13 種高危型HPV亞型檢測。樣本中的相對發光單位/標準陽性對照,結果顯示為≥1,則為陽性,其數值與標本中的HPV 負荷量呈正向[2]。
1.2.2 電子陰道鏡檢測:對患者進行電子陰道鏡檢測,通過陰道鏡指導,有針對性地對病變位置或可疑處實施活檢,如陰道鏡下沒有發現顯著異常圖像或檢測圖像效果不佳,則于患者宮頸的3、6、9、12點處取活檢,或是搔刮宮頸管。
1.2.3 行宮頸環形電切術:待患者月經結束后2~7 天,術前24 小時避免進行性生活、陰道給藥。取患者膀胱截石位,采取消毒措施,清理陰道分泌物,將宮頸充分暴露,對移行區利用碘液標記[3]。調節LEEP 功率為50 W,針對病變性質和范圍,采用錐形、環形及方形等各類型號電刀,環形于宮頸病變外緣5 毫米切除病變,深度為7 至25 毫米。術后予以消炎、止血措施,在術后第2 和第4 周復查創口。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進行卡方值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危型HPV-DNA 和診斷結果不足的關聯 經檢驗,高危型HPV 結果為陽性者70 例,占87.5%,其中診斷結果不足患者30 例,占 37 .5%;高危型 HPV 結果為陰性者 10 例,占 12.5%,其中診斷結果不足者為 1 例,占 10%,其結果和陽性組對比,P<0.05。
2.2 對比不同病毒載量的診斷不足率 通過表1 數據可知,病毒載量不斷上升,其診斷不足率也隨之提高,1≤HPV≤10 診斷不足率為 11.76%,10≤HPV≤100 診斷不足率為 41.94%,HPV>100 診斷不足率為 38.71%,1≤HPV≤10 與 10≤HPV≤100 病毒載量對比,P<0.05;HPV>100 與 1≤HPV≤10 對比,P<0.05。

?
近年來,我國宮頸病變率逐年上升,且逐漸趨向年輕化,嚴重危及了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將陰道鏡檢查應用于宮頸病變檢測中,能夠通過放大病灶形態,更加清晰全面地觀測病情變化,同時在移行帶檢測異形血管、點狀血管及醋酸上皮等情況,可以在初期辨別病灶上皮,進而提升鏡下活檢的精確性及陽性率[4]。但有相關研究表明,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的準確度不佳。若高危型HPV 未得到及時治療,會提高宮頸病變或癌變的風險,而HPV 檢測可用ASCUS/LSIL 分流及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5]。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結果為高危型HPV 陽性者有70 例(87.5%),診斷結果不足為 30 例(37.5%);高危型 HPV 結果為陰性者10 例(12.5%),診斷結果不足者 1 例(10%),P<0.05。由此說明,高危型 HPV 檢測能夠進一步減少陰道鏡下活檢漏診率,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此外,有研究發現HPV 載量和宮頸病變程度有一定關聯性,高HPV 載量患者在宮頸環形電切術后引發病變殘留以及病情反復發作的風險顯著高于低載量者。本次研究針對患者的HPV 載量,將組別分為1≤HPV≤10、10≤HPV≤100 及HPV>100 三類載量,分析在陰道鏡下活檢中,對于高HPV 載量患者是否有著較高漏診率,在研究結果中,1 ≤HPV ≤10、10 ≤HPV ≤100、HPV >100 診斷不足率分別為11.76%、40.91%、41.94%,這表示病毒載量越大,其診斷不足率會隨著上升,因而針對高病毒載量患者應當充分考量到是否存在診斷不足的情況。
綜上所述,高危型HPV 檢測在宮頸病變漏診,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有利于提高宮頸病變漏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