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華
(江蘇省江陰市第五人民醫院麻醉科 214415)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種微創手術方案,和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方法相對比,擁有創傷小、出血量低、并發癥發生概率低等顯著優勢,現如今已經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為確保手術操作的順利完成,保障手術效果,做好麻醉工作是非常關鍵的。瑞芬太尼是一種新型超短效麻醉藥物,在全麻誘導以及維持鎮痛等方面的效果非常突出,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發揮藥效,有著良好的鎮痛效果,同時沒有蓄積[1]。丙泊酚是一種短效靜脈麻醉藥物,能夠在靜脈注射完成之后快速遍及全身,約40 秒時間范圍之內就能夠促使患者進入睡眠狀態,麻醉迅速而且平穩。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麻醉方法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應用當中效果確切,本次研究將著重對其進行探究。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00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嗯該手術的治療標準,并在研究開始前簽署知情同意書。術前檢查顯示患者沒有異常情況,可以有效配合完成此次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均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50 例患者中,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平均年齡為49.5 歲;實驗組 50 例患者中,男性 28 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為50.5 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實驗組接受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手術采用經口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并在術前半小時為患者注射0.5 毫克阿托品與0.1 克魯米那鈉,成功建立靜脈通道。在將患者推入手術室之后,規范連接監護儀進行基礎生命體征指標的監測。實驗組在麻醉誘導環節應用1mg/kg 丙泊酚、0.5~1μg/kg 瑞芬太尼,麻醉完成之后建立人工氣腹,并維持氣腹壓力,與此同時,通過靜脈持續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方法維持麻醉;對照組在麻醉誘導環節應用芬太尼2~4μg/kg、丙泊酚1 mg/kg,之后建立人工氣腹,靜脈滴注丙泊酚,間斷靜脈注射芬太尼維持麻醉。手術完成之前停止使用麻醉藥物,等到患者恢復自主呼吸狀態之后,拔出氣管插管。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呼吸恢復、拔管、睜眼時間、VAS 疼痛評分指標。
1.3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選取統計學軟件SPSS20.0 對所有數據資料進行處理研究,利用卡方檢驗方法進行數據對比。P<0.05 時,表明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麻醉效果、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疼痛評分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下表。

?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在微創手術大范圍普及推廣背景之下產生的一種手術模式,減輕了膽囊切除術患者的身心痛苦,顯現出創傷小、出血量低、術后恢復迅速等優勢,不僅得到了臨床醫師的青睞,還深受患者歡迎。在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過程當中,需要為患者建立人工氣腹,這會導致患者腹部內的壓力上升,造成膈肌抬高,影響到患者的循環以及呼吸情況[2]。在落實這一方案的過程當中,必須保證麻醉有效,維持患者穩定的生命體征,確保手術順利完成。選取恰當的麻醉藥物成為了臨床醫師必須要著重關注的問題。丙泊酚在臨床上非常常見,而且應用范圍很廣,非常明顯的特點是起效快、血漿清除率高、血藥濃度降低快等。單一用藥通常無法獲得理想的麻醉效果,還需要聯合其他麻醉藥物保證效果。瑞芬太尼就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選擇,這是一種新型麻醉藥物,在鎮痛、鎮靜、呼吸抑制等方面有著確切效果。
二者進行聯合應用效果更為確切,可以在停藥之后讓患者快速蘇醒。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睜眼時間、疼痛評分指標都要優于對照組,與其他相關研究結果一致,證明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比較理想。
綜上所述,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當中擁有確切效果,可以明顯延長鎮痛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備麻醉恢復時間短、安全性高等優勢,可以作為理想麻醉方法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