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鴻雁 趙潔 蘇麗麗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 065000)
隨著我國步入老年化社會,風濕免疫疾病發生率逐年上漲。由于病因尚不明確,因此臨床尚無特效療法。自身免疫類疾病的一種常用藥物為甲氨蝶呤,但復發率較高。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目前主要用于治療重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腎炎等疾病[1]。采取沖擊療法療效較好,目前報道中,針對風濕免疫疾病相關報道較少[2]。因此將風濕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分別用甲氨蝶呤與CTX 沖擊治療,旨在為臨床此類患者的治療中,提供參考資料: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類風濕因子(+),膠乳法滴度≥1:160;可配合治療。排除標準:近1 個月曾接受過類似治療腎功能進行性惡化;累及多系統;妊娠及哺乳期;活動性狼瘡腎炎;本組研究藥物過敏者。將我院風濕免疫科于(2016年01月-2018年12月)就診并診斷患者80 例,隨機數字法分成對照組(40 例)男19 例(47.50%),女 21 例(52.50%),病程 1.1-8.2年,平均(3.5±0.3)年,年齡34-79 歲,平均(55.1±5.2)歲。與實驗組(40 例)男 18 例(45.00%),女22 例(55.00%),病程 1.0-7.9年,平均(3.4±0.3)年,年齡 31-78 歲,平均(54.7±5.0)歲。相對照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甲氨蝶呤注射液(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4022462,規格5mg)15mg+200mL 生理鹽水,靜脈注射,1 次/7d。實驗組:環磷酰胺注射液(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 H14023686,規格:0.2g)20 mg+ 200mL 生理鹽水靜脈注射,1 次 /2d,持續治療 20d 后,改為 1 次 /7d。
1.3 評價標準 對照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情況、不良反應情況及復發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采用百分比表現,數據相比采取 X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情況、不良反應情況及復發率對照 治療前兩組患者關節腫脹個數、關節壓痛個數、晨僵持續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關節腫脹個數、關節壓痛個數、晨僵持續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 2.50%、隨訪復發率為 0.00%明顯少于對照組的 15.00%、1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
臨床常見慢性、炎性、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統稱風濕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中老年人群中,關節內滑膜炎的病理改變,以對稱性、多發性、游走性關節紅腫疼痛伴晨僵為主要癥狀[3]。早期治療是主要辦法,甲氨蝶呤屬于控制類藥物,是常用、重要抗風濕藥物,但需長期服藥,而對人體產生并發癥,服藥依從性下降,因此治療效果難以令人滿意。CTX 屬免疫抑制劑,為磷酸氨基和氮芥化合物,對病情嚴重、病程較長,或者激素不能耐受、長期大量激素依賴、減藥困難等問題患者使用效果理想。控制風濕免疫疾病活動,減少激素對風濕疾病的用藥治療量,降低損害[4]。柳毓文等研究中指出[5],收取風濕免疫疾病者,對照組實施甲氨蝶呤聯合醋酸潑尼松治療,觀察組實施環磷酰胺沖擊治療。結果觀察組CRP、ESR、關節功能分級級優于對照組,觀察組風濕免疫疾病關節壓痛個數、晨僵時間優于對照組。本研究中,治療后實驗組患者關節腫脹個數、關節壓痛個數、晨僵持續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50%、隨訪復發率為0.00%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5.00%、1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風濕免疫疾病患者的治療中,采取環磷酰胺沖擊療法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關節腫脹、壓痛情況,縮短晨僵癥狀持續時間,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預防性干預并降低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