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
(涼山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與血壓升高并存的一組疾病,發生率5%~12%。該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以及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是孕產婦及圍生兒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1]在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盡早診斷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孕產婦高質量的護理對于協助醫生提高治療效果,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幫助患者盡早康復大有益處。對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7 例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實施了有效地護理措施,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7 例妊娠高血壓疾病孕產婦,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診斷標準。年齡 (30.8±3.3) 歲,分娩孕周為 (36.9±2.2) 周 ,血壓160/127-205/175mmHg,水腫(+-+++)。

?
1.2 方法
1.2.1 護理評估 詢問病史:重點注意既往史、家族史。身體癥狀:自覺癥狀、臨床體征。診斷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眼底檢查(視網膜小動脈痙攣程度,水腫、滲出、出血等;動靜脈比例由2:3 變為1:2,甚至1:4);其他心電圖、胎盤功能、胎兒成熟度等。
1.2.2 護理措施
1.2.2.1 一般護理:臥床休息,左側臥位。病室保持安靜,避免各種刺激。吸氧:Q6h,20 分/次;遵醫囑測血壓Q4h,隨時觀察并詢問孕婦有無自覺癥狀,做好記錄。護士定期監測胎心Q3h,正常胎心120-160 次/分,教會孕婦數胎動(正常胎動≥3 次/h 或≥10 次/12h),定期觀察詢問孕婦子宮敏感性(肌張力)有無改變。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鐵鈣食品。不建議限制食鹽攝入。全身浮腫的孕婦限制食鹽,每日測體重,記出入量、測尿蛋白,必要時測24h 蛋白定量。加強產前保健,根據病情需要增加產前檢查次數,中、重癥孕婦須住院治療。
1.2.2.2 用藥護理:預防和治療子癇的硫酸鎂用藥方案相同。硫酸鎂治療濃度與中毒濃度相近,用藥期間需嚴格控制入量,密切觀察。滴速:1g/h 為宜,不超過21g/h,靜脈給藥或肌肉注射;維持量:15-20g/d;首發中毒現象:膝反射減弱或消失;檢測指標:膝腱反射存在,呼吸≥16 次/分,尿量≥600ml/24h 或≥25ml/h。治療時,必須備有10%葡萄糖酸鈣10ml 作為解毒劑,10%葡萄糖酸鈣10ml 靜脈推注,每次3 分鐘以上,24h 不超過8 次。靜脈滴注時應注意觀察病人情況,嚴格掌握藥物用量及控制滴速,并教會病人自測鎂離子中毒癥狀,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護人員。
1.2.2.3 產時產后的護理:分娩時應備好搶救藥品,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及宮縮情況。密切觀察產程進展情況,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快速有效的治療手段是剖宮產,手術能及時解除病因,手術過程中嚴密監護血壓、脈搏、心電、血氧飽和度等。分娩后,多數患者病情逐漸恢復正常,少數患者在產后24~72h 仍有可能發生子癇,因此,仍需密切觀察其血壓、脈搏、尿量等變化,以便盡早處理,防止產后子癇的發生。由于應用硫酸鎂等解痙藥物使得子宮收縮收到控制,產婦多伴有產后子宮收縮乏力,大量出血,子宮不易復位,故應加強巡視與觀察,定期定時按壓宮腔,觀察子宮收縮情況,還應密切觀察陰道出血量及顏色,防止出現并發癥。
1.2.2.4 子癇的護理:暗室單出,避免不良刺激等。專人監護,檔好床欄,防止外傷,準備好搶救器材。護士的治療等操作盡可能集中進行,以減少對孕婦的刺激。嚴密觀察孕婦病情,并詳細記錄。按醫囑及時、準確用解痙、降壓等藥物,同時注意療效。做好孕婦及家屬的宣教工作,讓其了解本病的基本知識,積極配合治療。定時送檢血、尿常規等各項檢查。一旦發生抽搐,可選用硫酸鎂靜滴,持續給氧,平臥位,防止誤吸及病人自傷,必要時可行氣管插管。

?
護理效果評價:輕度者休息充分、睡眠良好、飲食合理,病情緩解,未發展為重癥;中重度得以控制,未發生子癇及并發癥;治療中,孕婦未出現硫酸鎂的中毒癥狀。孕婦分娩過程順利,早產5 例,占8.8%,自然分娩42 例,剖宮產10 例;產后母嬰情況均良好,新生兒無窒息現象發生,產婦也未發生大出血。
3.1 健康教育:加強產褥期衛生宣教指導,促進康復;鼓勵孕婦及家屬積極配合并參與新生兒護理,提倡母乳喂養;給予有關預后的知識,如妊娠失敗,協助病人及家屬度過哀傷期;告知孕婦對妊高癥應予重視,囑其血壓正常1~2年后再懷孕,盡量選好受孕時間,早起到高危門診檢查,盡早接受產檢和孕期健康指導。
3.2 高危因素:孕婦年齡≥40 歲、子癇前期病史、抗卵磷脂抗體陽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或遺傳學血栓形成傾向、初次體檢時BMI≥35kg/m2/子癇前期家族史(母親或姐妹)、本次妊娠為多胎妊娠、首次懷孕、妊娠間隔時間≥10年以及早孕期收縮壓≥130mmHg 或舒張壓≥80mmHg 等均與子癇前期密切相關。
3.3 預防:妊娠早期測量一次血壓,作為孕期的基礎血壓,孕期堅持到醫院做產檢,測量血壓,進行血、尿常規等檢查,并保存結果和體檢報告,每次做完檢查后進行分析和對比,如發現誘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因素,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隨時觀察及預防,尤其是妊娠36周后應每周觀察血壓及體重的變化,有無蛋白尿及頭暈等自覺癥狀。
妊娠前治愈全身性疾病。如妊娠前就患有腎病、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未治愈就妊娠,更容易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控制體重,肥胖的孕婦更容易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故妊娠前要將體重控制住正常范圍內。適齡妊娠,年齡過小或過大的孕婦容易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選擇適宜妊娠的季節,冬季、初春寒冷季節和氣壓升高的情況下易于發病。
對妊高癥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產后并發數發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加強治療效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