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瑩
【摘要】本文結合家園溝通的概念和現狀,存在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溝通話題不合理等問題,論述家園溝通要拓寬溝通渠道,積極開展親子活動,實現教師和家長地位平等,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及家長的教育能力等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 家園溝通 問題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A-0153-02
幼兒教育是一個長期系統的教育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對于幼兒教師而言,開展良好的幼兒教育應當實現與家長的良好溝通,家園溝通能夠讓教師為家長講述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方便家長對幼兒開展幼兒教育。但在幼兒教育中,家園溝通不暢的問題較常見,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部分幼兒教師抱怨家長教育不科學,導致家園溝通出現問題。為此,本文針對家園溝通存在的問題進行探析,為家園溝通提出有效的策略。
一、家園溝通的內涵
溝通是指使雙方彼此相連,主要指人際溝通,也指人與人之間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憑借互相傳播信息和反饋信息的形式,使溝通雙方彼此理解、互相支持。家園溝通主要就是指幼兒家長和幼兒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幼兒家長和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為了幫助幼兒發展,對幼兒的行為習慣、智力發展與身體狀況彼此溝通和交流,互相探討和研究,并促使幼兒家長和教師互相理解,最終家長和幼兒教師針對幼兒的發展問題形成統一意見。在幼兒園教育領域,家園溝通是指家長和幼兒園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為了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共同對幼兒的身心發育情況、智力水平彼此交流、溝通和研究,家長和教師也要在思想方面與行為習慣方面對幼兒的現在和未來的發展達成統一意見。在教育幼兒時,教師要把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結合起來,實現家園教育的效果。家園溝通能夠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與進步,方便幼兒教師全面系統地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從而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情況進行詳細判斷。家長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能夠深入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方便家長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幼兒的行為,對幼兒開展更優質的家庭教育。
二、家園溝通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占據主要地位
在傳統觀念里,幼兒教師的地位比家長重要,家長和教師的地位并不平等,教師占據了家園溝通的主要地位。尊師重教是傳統美德,加上大多數家長希望教師照顧好孩子,往往把教育的權利交給教師,導致教師占據教育的主要地位,如果幼兒教師不理解素質教育,教師很容易將自己變成幼兒教育的主體,家長被動配合教師。如在親子運動會上,很多游戲規則都是由教師規定,教師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在與家長的互動中,教師不考慮家長的想法,導致活動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家園實現平等溝通,才能促進家長和教師之間互相理解、互相進步。
(二)家長教育觀念落后
由于個別幼兒家長教育觀念比較落后,他們在家園溝通中通過親情、友情、戰友情與同鄉情來攀關系,擴大自己的關系網。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家長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們需要養育子女、贍養老人,需要大量的經濟支持,因此不少家長幾乎從不參加幼兒園親子活動。還有的家長接送孩子的次數很少,經常由祖輩或者保姆接送,時間久了,家長根本不了解幼兒的成長狀況。
(三)溝通話題不合理
家園溝通中,家長和教師的溝通話題不合理,溝通話題局限于孩子的缺點、幼兒在園的不足之處,或是一些需要家長配合解決的問題行為,比如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孩子不會按時午休等。家長們無法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其他信息,無法對幼兒作出積極合理的評價,不利于開展家庭教育。
(四)家園溝通渠道不通暢
家長和教師的溝通表面上渠道很多,但很多溝通渠道都起不到效果,一些溝通渠道根本無法正常利用。比如出于對各方面原因的考慮,幼兒園教師很少對幼兒進行家訪,幼兒園僅對家長通報幼兒出現的一些行為問題,或是告知家長需要配合完成幼兒園的教育任務。還有很多家園溝通渠道缺乏專人負責,導致很難保障溝通渠道的正常運行,最終形同虛設,無法發揮溝通作用。有的幼兒園開通QQ、微信等交流渠道,但是很少有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與家長進行交流,家長也很難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
三、家園溝通的策略
(一)拓寬溝通渠道
由于現有的家園溝通渠道并不暢通,教師和家長應當探究新型的交流和溝通渠道,并及時拓寬溝通渠道。教師要充分利用當前人們廣泛使用的社交工具,如微信等與家長們交流。教師可以隨時和家長進行溝通,把孩子們的表現實時拍照、拍視頻傳送給家長,方便家長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有助于消除家長和教師們之間的誤會。除了微信群之外,教師可以每周末召開一次家長會,讓家長來到幼兒園了解孩子們在園的狀況,有助于拉近教師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幼兒園還要注意創建起溝通渠道,與家長交流孩子的狀況。幼兒園可以為家長設置家長委員日、家長開放日、幼兒園網站和親子活動,找到真正適合幼兒園的家園溝通渠道。
(二)積極開展親子活動
幼兒園要為家長舉辦親子活動,加深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親子活動是建構幼兒園和家庭溝通的橋梁,實現家長和幼兒園教育觀念的一致性。幼兒園可以邀請家長們利用節假日、雙休日,帶上孩子們去野外游玩,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樂趣和美好。幼兒在大自然的陶冶中,能夠有力拓寬知識面,豐富視野,增強審美感知能力。同時,幼兒園要能夠為家長和幼兒開創游戲情境,讓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材料、制作材料,拓寬幼兒的知識面,開闊幼兒的視野,促進親子關系進一步和諧發展。
(三)實現教師和家長地位平等
在幼兒教師和家長的溝通中,教師應該與家長一起交流與互動。首先,教師要用正確的態度看待家長。幼兒教師要尊重家長、信任家長,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減輕教師和家長之間關于教育工作的矛盾,不斷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教師應該把家長看作教學的合作者,要與他們成為友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教師應該與家長實現雙向溝通,除了把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告訴家長,還要聽取孩子在家里的表現,這樣才能做好家長的教育工作,并為孩子們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合作的基礎在于平淡,合作也體現出尊重,能夠換來理解和支持,家園合作應當是正面的、積極的,這樣才能促使家長和幼兒教育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幼兒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幼兒教育活動,幫助家長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家長和家長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幼兒教師不能把自己當作“教育專家”,教師要有平等的觀念,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在與家長交流和溝通中,教師要在觀念上樹立平等的思想,用平等、尊重、信任的心態對待幼兒家長,尊重家長的人格。
(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在家園溝通之前,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能力,落實家園平等的觀念。一般而言,教師和家長要擁有平等的地位,針對幼兒的情況進行溝通和交流。家園溝通的效果取決于教師和家長們之間的地位。幼兒教師要樹立平等觀念,不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每個幼兒教師都應該學會尊重家長,用平等的觀念與家長進行溝通,教師要虛心聽取家長的建議。最重要是,教師在與家長的交流中要堅持愛的教育,對家長和幼兒的愛,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仁愛、摯愛,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最后,教師要樹立為幼兒服務的觀念,經常主動關心幼兒的情緒、心態變化,為幼兒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服務。
(五)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
在家園合作中,幼兒教師要有效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讓家長著眼于孩子們的優點,多多鼓勵幼兒。幼兒教師要讓幼兒家長了解孩子的狀況,分析孩子存在的問題,讓家長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來培養幼兒,引導家長平時注意說話的態度,讓家長們了解孩子的客觀表現。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家長,讓家長了解幼兒的特點和內容,讓家長們更高效地對待教師,教師可以為家長指出幼兒存在的不足之處,傾聽獲得幼兒教師的建議,最終促進家園有效溝通合作。
綜上所述,家園溝通能夠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能夠培養更優秀的幼兒,幼兒園應該讓家長參與到幼兒管理工作中,誠心誠意聽取家長的建議,幫助幼兒塑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引起幼兒家長的合作態度,獲得信任和支持,達成教育共識。同時,家長是幼兒園的重要資源,可以有效增強幼兒園的工作效果,幼兒園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與幼兒園教育實際結合起來,解決家園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做好家園溝通工作。
【參考文獻】
[1]白玉欣.家園合作的現狀與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6(33)
[2]黃鳳美.淺談教師和家長的合作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1)
[3]朱江琴.合作教育: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J].教育科研論壇(教師版),2005(Z1)
[4]羅卜斌.對幼兒實施合作教育的實踐[J].貴州教育,2002(12)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