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俐俐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9-074-01
摘 要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切實把管黨治黨責任落到實處,推動國有企業全面提升黨建工作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黨的領導力、提高黨的建設質量,使黨建工作成為國有企業整體發展形象中的“強力量”“硬指標”。
關鍵詞 國有企業 黨的領導力 黨的建設
落實新時期黨的建設總要求,立足企業改革發展實際,緊扣國企黨建時代特點,把“實”“細”“精”“深”內化為企業黨建的內在品格,外化為企業黨建的行事風格,在“實”“細”基礎上再發力,在“精”“深”探索上求突破,是國有企業黨建提升的關鍵。提升黨的領導力,把“實”“細”“精”“深”的內在品格和行事風格一落到底、一以貫之,體現在黨建行動上,落實在黨建執行中,呈現在黨建成果里,做到管黨有方、治黨有力、建黨有效,才能形成企業黨建的獨特氣質。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提升政治領導力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國有企業黨委要加強對各級基層黨組織全面擔負政治責任,履行政治能力的考核,切實將黨的政治建設貫穿于管黨治黨全過程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全過程。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優化組織設置,加強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充分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加強和規范黨委、群團工作機構建設,更好地服務黨委決策、抓好決策落實。進一步強化紀委黨內監督專責機關的職能定位,全面監督執紀問責,堅決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將政治建設內容全面納入各級黨建工作考核、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管理人員考評體系,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二、強化思想武裝,提升黨的思想引領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國有企業要持續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常態化學習和宣講工作,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形勢任務教育,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真正在精神之“鈣”、群眾之“根”,政治之“品格”上取得新進步、達到新高度。只有正確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增強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黨的思想引領作用,企業才能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初心如磐,行穩致遠。
三、完善體制機制,提升黨建工作責任力
加強黨的建設,要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領導作用,切實履行好黨委主體責任,認真落實好黨委書記第一責任、專職副書記直接責任、紀委書記監督執紀問責責任,形成班子成員分工負責、職能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只有堅持“業務之中有政治”“不講政治就抓不好業務”的思想,在重點工作中落實“黨政齊抓共管”“黨政同責同考”,實行黨建考核與生產經營雙掛鉤、雙促進,才能著力解決“兩張皮”問題,使黨建工作“軟實力”成為企業發展的“硬支撐”,使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力顯著提升,成為引領企業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的“硬能力”。
四、融入公司治理,提升黨組織研究決策力
建立健全《黨委議事規則》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是黨委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內在要求,是科學決策,提高議事效率的制度保證。國有企業黨委要切實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領導作用,制定完善黨委前置研究討論事項清單,厘清議事邊界和議事程序,不搞“一刀切”,既要防止把前置研究討論當成“筐”,大事小事都往里裝,也要防止黨委前置研究討論打折扣,走過場。此外,堅持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環節,全面落實黨建工作進《公司章程》,把黨建工作總體要求、黨組織職責權限、機構設置、運行機制、基礎保障等內容寫進《公司章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黨建與企業中心工作的同步發展、同頻共振。
五、筑牢宗旨意識,提升職工群眾凝聚力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線,只有對職工群眾真正尊重、真心依靠、真情關懷、真誠服務,企業發展才能獲得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國有企業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職工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各項決策的依據,特別是在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決策中,要自覺站在群眾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干事業,超前進行決策評估,確保從職工群眾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發展舉措。各級黨組織要以工會、職代會為依托,定期聽取基層職工代表意見,廣泛收集基層、一線和普通職工在各方面的呼聲,進行分析研判,及時響應解決。各級領導干部只有走出機關,深入基層,做到思想上與職工群眾接近,生活上與職工群眾走近,作風上與職工群眾靠近,為職工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才能切實提升職工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